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 > 正文

普及人工智能教育的方向在哪?

2025-02-20 09:05:26

作者:熊丙奇

  □熊丙奇

  “现在的人工智能所处发展阶段,有点像几十年前的电脑。当时我们国家会使用电脑的人也不多,于是国家在中小学普及电脑课程,现在大多数人都能使用其完成日常工作。”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印杰建议,要像过去普及电脑一样,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培养使用能力,还可以参考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模式,设置“人工智能应用”等级考试,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主动拥抱人工智能。 (2月19日上观新闻)

  早在2023年,我国就有省份将人工智能作为中小学的必修课。去年底,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途径,进一步完善相关课程中人工智能教育要求,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可以说,当下我国社会已经形成要加强人工智能教育的共识,问题在于: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加强人工智能教育?该培养使用人工智能的哪些能力?

  人工智能时代与互联网时代是不同的,普及电脑主要在于掌握电脑使用技术,而人工智能时代则不同。有调查显示,国内高校师生几乎全部都曾在学习和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从未使用过生成式AI的高校师生比例仅为1%。今年新学期开始前,我国不少中小学生在用AI“赶作业”。这意味着,如何使用人工智能已经不是问题,怎么用好才是问题。

  用好人工智能,不只是掌握有关知识与使用技术,关键是使用者有无思考与创新能力。如针对大学生使用生成式AI,很多人担心是用AI代写论文,不少高校也对学生提交的论文进行AI代写检测,而是不是代写主要看论文有无创新观点。因此,培养学生用好AI,从根本上说不是掌握技术,而是学生本身有无思考与创新能力。如对AI生成的“文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思考,进行创新性使用。这要求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是如何利用AI把他们从知识学习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包括参加体育活动、艺术活动、社会实践等,通过这些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才是人工智能时代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印杰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改变培养学生的理念和方式方法,适当淡化直接传授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由此可见,应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我们需要有新的教育观,从知识的传递转化为方向的引领、方法的传授,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概而言之,要更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