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谈 > 正文

与AI交流可以“上头”不可“过头”

2025-02-13 13:19:42

作者:郭元鹏

  □郭元鹏

  “我想出去旅游,你给点建议呗”“今天心情很差,父母又开始催婚了”……“春节期间最佳吐槽对象,就是我手机里的AI。”29岁的张依琳向记者展示了她和AI小昭的聊天记录。不少AI用户,通过智能聊天工具找到“情感树洞”。在记者发放的调查问卷中,有近五成的年轻人坦言,有着与AI聊天的日常习惯。聊天对象可以设置成李白、杜甫,也可以是明星、达人,甚至可以是已过世的老人、自己的“数字分身”。  (2月12日《济南日报》)

  很多年轻人在调查问卷中表示,有与AI聊天的日常习惯,聊天对象丰富多彩。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年轻人丰富的内心情感需要一个出口,AI好似填补了这个空缺,成为他们的“情感树洞”。

  不可否认,AI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新颖的倾诉渠道。在忙碌且充满压力的生活中,年轻人与AI聊天能获得某种情感上的舒缓。AI如同一位随时在线的倾听者,无论是高兴还是苦恼,无论是幸福还是无奈,都能与AI交流。但是,年轻人和AI聊天,可以“上头”不可“过头”。当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小烦恼时,AI可以提供一定的情感支持和建议,但绝不能将AI作为处理情感问题的替代品,更不能让其占据全部的情感世界。

  如果与AI交流过度,可能会模糊真实的人类情感和社会交往的边界。AI没有真实的情感体验,它只是基于程序和数据的回应,长期依赖会削弱年轻人处理真实人际关系中复杂情感的能力。比如,过度沉浸在与AI聊天中获得情感支持,当面对现实中父母的关爱、朋友的支持或伴侣的理解时,可能会变得麻木或不知如何应对,从而影响现实情感关系的发展。

  而且,年轻人在与AI交流时,容易陷入对虚拟情感的过度追求,这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心理伤害。AI所给予的回应往往是基于预设的模式和算法,缺乏人性的深度与温度。如果把所有的负面情绪和情感问题都毫无保留地交给AI,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逐渐失去应对挫折、处理人际问题的能力,甚至可能导致心理上的逃避和迷失。

  年轻人要明白,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有着不可替代的魅力。与家人的真挚对话、与朋友的热烈讨论、与同事的思维碰撞,这些基于真实情感和不同经历的互动,才会让我们的情感不断丰富和成熟。总之,要把握好与AI交流的“度”,让科技为生活添彩,而不是为情感添堵。舜网-济南日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