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不再设“闭馆日”,这个“惯例”破得好!
2025-02-13 13:18:43
作者:苑广阔
现在国内大多数博物馆会选择在周一闭馆,周一也成为不成文的博物馆“闭馆日”。但在淮安,“周一闭馆”这一惯例被打破。淮安市博物馆日前发布公告:自2月10日起每周一至周日均正常开放,不再设闭馆日。(2月12日《扬子晚报》)
淮安市博物馆的一纸公告,引发公众广泛关注。这座地级市博物馆宣布取消周一闭馆制度,成为国内首个“永不打烊”的博物馆。这一决定看似只是开放时间的调整,实则在全国众多的博物馆当中具有破冰意义。在博物馆热的浪潮下,这一举措不仅回应了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更折射出博物馆从“文化殿堂”向“公共客厅”的深刻转型。
周一闭馆制度源于博物馆的维护需求和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休息安排。这种制度在特定历史时期具有合理性,但随着社会发展,其局限性日益凸显。“闭馆日”往往成为公众参观的障碍,特别是对于外地游客和特定群体而言,这种时间限制可能意味着永远错过参观机会。淮安市博物馆取消“闭馆日”,体现了文化服务意识的觉醒。这一决定需要克服人员调配、设备维护、运营成本等诸多困难,但其背后是对公众文化权利的尊重。博物馆不再将自身定位为高高在上的文化殿堂,而是转变为服务大众的公共文化空间。
淮安市博物馆的做法为全国博物馆提供了改革样本。它表明,文化供给侧的改革不仅需要增加数量,更要提升服务质量。打破闭馆惯例,正是这种改革的具体体现,它让文化资源真正流动起来,惠及更多人群。
近年来,博物馆热席卷全国。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走红,到各地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屡创新高,这种现象折射出公众文化需求的觉醒。人们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参观,而是追求更深层次的文化体验和精神满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理应满足这种需求,取消“闭馆日”正是对这种需求的积极回应。
当前,文化消费正在经历从量到质的升级。公众不仅要求更多的文化产品,还要求更好的文化体验。博物馆取消“闭馆日”,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为公众提供了更便捷、更优质的文化服务。取消“闭馆日”标志着博物馆服务理念的根本转变,博物馆不再是被动等待观众上门的文化殿堂,而是主动拥抱公众的公共客厅。这种转变体现了博物馆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文化资源真正服务于民。
“永不打烊”的开放模式,要求博物馆在运营管理上进行创新。这包括人员轮班制度的优化、智能设备的运用、服务流程的再造等。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运营效率,也为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淮安市博物馆的破冰之举,开启了博物馆发展的新篇章。它告诉我们,文化资源不是高高在上的奢侈品,而是人人可享的公共品。在博物馆热的浪潮下,这种改革必将开辟博物馆服务的新天地,让文化之光普照更多人。舜网-济南日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