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事 > 正文

整治形式主义,企业不能当旁观者

2025-02-07 07:26:01

作者:冯海宁

  蛇年开工第一天,名创优品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CEO叶国富发新春开工寄语,并向员工提出六大要求:严禁一切形式主义;简化沟通形式;坚持会议333原则;精简决策环节;提升审批效率;坚持数字化提效。(2月5日澎湃新闻)

  无独有偶,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不久前签发一份《关于简化工作方式的要求》文件,其中涉及多项不少大公司常见的工作问题,例如大量使用PPT、代写材料、形式主义加班等。这两家企业掌门人不约而同对形式主义问题“开刀”,其刀刃向内的自觉意识值得肯定。

  在一些人的印象中,企业以追逐利润为目的,会重视效率,比较务实,不会存在形式主义。但实际上,无论是某些国有企业,还是部分大中型民企,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形式主义,比如不该开的会议非要召开,不该走的流程非要走,等等。

  例如最近媒体披露了一种现象,即部分企业规定,员工离职要经历几十道审批流程,经过多人签字同意,其中包括当事人不认识、不相干的人。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形式主义。可以说,企业内部存在的任何形式主义问题,不仅折腾员工,还会降低企业效率,增加企业成本,亟待整治。

  在整治形式主义方面,这两家公司走在了前列,出台一系列措施,这既表明企业确实存在不少形式主义问题,需要全面系统整治,也表明企业负责人能看到问题并勇于说“不”。企业整治形式主义问题,不仅能为基层员工减负,也能提升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以不少企业下班后组织开会或加班为例,表面上看大家忙忙碌碌,但其必要性值得怀疑。如果非必要却开会、加班,员工就容易怨声载道,企业还得为此额外支付加班费、水电费等。

  一家企业究竟有没有形式主义问题,或者存在哪些具体表现,可能企业负责人“当局者迷”。这需要借助专业“外脑”进行精准诊断,更需要倾听员工和客户的心声。也就是说,员工对企业形式主义问题最有发言权。当然,如果企业负责人善于反思自省,也能够发现某些问题。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和问题,系统梳理总结自身存在的“表面文章”,然后“对症下药”改革,才能轻装前行。

  无论是涉公系统还是各家企业,都需要“务实主义”而非形式主义,形式主义问题是一切单位的公害,应予以彻底铲除。作为企业来说,虽然拥有经营自主权,是否整治形式主义问题,基本是企业说了算,但这需要企业负责人具备一种刀刃向内的自觉意识、反思精神和改革勇气。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