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锁开灯”是权力的越界
2025-02-06 08:11:57
作者:陈广江
2月3日晚,山西大同古城一店铺因未按当地要求彻夜亮灯,多名工作人员撬锁进店将灯打开,此事引发热议。2月5日,大同市平城区古城街道办事处回应称,正在核查此事的详细情况。律师表示,相关工作人员的撬门开灯行为无法律依据,是滥用行政权力的违法行为。(2月5日极目新闻)
据报道,此前当地社区曾发布《古城亮化倡议书》,倡议从腊月二十八到正月十五,各商铺彻夜亮灯,额外的电费由政府予以补贴。这一倡议旨在通过亮化工程提升城市形象,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本身无可厚非。但在执行过程中,工作人员却将倡议异化为行政命令,甚至不惜采取撬锁进店等极端手段,侵犯了商户的合法权益,也暴露了自身边界意识缺失、行政权力滥用等问题。
从法律角度看,“法无授权不可为”,任何行政行为都必须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进行,不得超出法定权限。商户的店铺是其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在没有得到商户许可且不存在紧急避险等法定事由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无权擅自闯入。所谓“亮灯是全市统一要求”,并非尚方宝剑,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从亮化倡议到行政命令,再到“撬锁开灯”,行政权力越界的背后,透露着一股刺鼻的形式主义异味。夜间店铺开灯,营造节日氛围,有关部门的初衷固然没错,但在落实过程中应坚持实事求是、因时因势。凌晨以后的古城也许游客稀少,甚至空无一人,各个商铺彻夜不灭的灯,究竟给谁看?
此次事件也反映出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一刀切”顽疾。城市管理需要精细化、人性化,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整齐划一、表面效果,就忽视个体差异和民众利益。近年来,“统一店招”“连夜铲字”等闹剧并不少见。这种治理思维将复杂的社会问题简化为机械的物理操作,用行政命令替代市场规律,用表面光鲜掩盖治理能力的贫瘠,最终结果必然适得其反。
大同古城的撬锁声,应当成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警钟。“撬锁开灯”事件不仅暴露出有关工作人员对权力边界的漠视,还对大同古城的形象造成了不小伤害。相关部门对此事的调查处理,不能止于“就事论事”,而应从制度层面完善权力约束机制,防止闹剧重演。其一,进一步确立“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执法铁律,防止行政命令架空法律法规;其二,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让滥用行政权力者付出代价;其三,需畅通权利救济渠道,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方式为公民维权提供制度保障。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