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老人“两头照顾”亟待普惠服务化解
2025-01-13 10:05:34
作者:冯海宁
从理论上来说,当一个人正式退休,没有工作来占用精力,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然而,对很多低龄老人而言,上有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孙子需要看护,不仅不能自由支配时间,而且退休后比上班时还要累。例如有低龄老人诉苦,“退休比上班还辛苦”。这无疑影响到低龄老人的幸福感。
当低龄老人要同时照顾“一老一小”,对精力、体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如果对任何一个照顾对象照顾不周,轻则有怨言,重则有危险。如果低龄老人照顾的是失能失智老人,“一人失衡,全家失衡”将上演。
保姆是解决低龄老人“两头照顾”难题的有效方案。不过,并不是每个普通家庭都可以随意聘用保姆,而且一个保姆能否同时照顾“老老人”和“小小孩”也值得怀疑。另外,由于保姆行业尚不规范,很多家庭也不放心将老人和小孩交给保姆照顾。
除增加保姆服务供给、规范保姆行业外,笔者以为,进一步强化对“一老一小”普惠服务才是解决之道。针对“小小孩”,我国正在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指出,将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由1.8个提高到4.5个。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扩大普惠性养老服务覆盖面。不久前印发的《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强化政府对养老服务的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组织保障、监督管理,扩大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养老服务供给。这能帮低龄老人分担照顾老人之忧。
但无论是发展普惠托育服务,还是扩大普惠性养老服务,都需要相应的政策、资金等提供有力支撑,形成看得见的普惠服务,使需求者可感可及。目前而言,很多低龄老人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小孩,说明普惠性的托育服务、养老服务还没有覆盖到位,需要更给力的促进措施,要有“时间表”“路线图”鞭策。
所谓普惠性托育服务、养老服务,就是需要者在经济上可以承受、对服务质量比较放心的一种公共服务。期待相关的普惠服务,能早日惠及更多家庭。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