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谈 > 正文

“问题泥鳅”案呼唤更完善的执法链条

2024-12-23 07:50:31

作者:卞广春

  12月17日,湘潭市公安局岳塘分局通报了一起销售“问题泥鳅”案,9人被抓,涉案金额7400余万元。通报称,某农贸市场内有商户为了降低养殖、销售过程中病死率,滥用抗生素,导致恩诺沙星药残超标10倍。(12月22日《健康时报》)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问题泥鳅”一头连着养殖经营销售者,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餐桌。“问题泥鳅”恩诺沙星药残超标10倍,且经历了道道关卡,流入百姓家庭的餐桌,令人深感不可思议。通报称,“问题泥鳅”是由广东水产收购商从当地收购,跨省销售到湖南长沙某海鲜市场,再层层销往湘潭市、岳塘区等,最后流向饭店、食堂、居民餐桌。“问题泥鳅”从养殖者到消费者,经过了水产收购商的验收、收购环节,经过了广东、湖南等跨省运输、销售,从批发到零售,没有一个环节对其进行检测,令人遗憾。

  “恩诺沙星”是人工合成的一种广谱抗菌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动物皮肤感染、消化道感染。长期食用该药物超标的食品,可能导致在人体中蓄积,进而对人体机能产生危害,还可能使人体产生耐药性菌株。此次“问题泥鳅”恩诺沙星药残超标10倍,可谓触目惊心。“问题泥鳅”引起公众关注,有赖于知情人的举报,然后警方及时亮剑,重拳出击。此次,岳塘公安部门接相关部门移送线索,组织精干力量多线出击,在湘潭、长沙、广州等地抓获涉案人员9人,值得点赞。然而,守护公众“舌尖上的安全”,应当形成更为完善、可靠的执法链条。以此案为例,每个环节相关方面均无介入,执法链条断裂导致“问题泥鳅”跨省摆上居民餐桌,公共食品安全几乎处于监管的裸露地带。

  养殖户销售大量泥鳅,必须提供药物残留值数据,具有可安全食用和销售的证明;水产收购商收购泥鳅,应对泥鳅药物残留是否超标进行相应检测;泥鳅进入水产市场后转售给批发商,再销售给零售商,监管部门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关证明,或对泥鳅进行检测。这样的过程看似复杂,实际上是食品安全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如果等居民吃出了问题才倒查反推,则已无济于事了。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要自律更期待他律。“舌尖上的安全”不能单纯寄望于养殖生产者、采购批发商等个人自觉,不能寄希望于消费者以肉眼识别食品的有害成分,而要靠监管执法部门强化监管,筑牢食品安全防护网,让群众吃得更放心、更舒心。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