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正文

以旧换新补贴不是“唐僧肉”

2024-11-12 11:13:11

作者:

  “双十一”前后,不少消费者爆料称,补贴政策出台后,此前关注的商品突然涨价,补贴后的价格与补贴前差别不大,有的甚至更贵,不法商家正借机“薅补贴的羊毛”。更为恶劣的是,除了“薅羊毛”外,湖北、四川等地还曝出不法企业涉嫌“骗补”“套补”。(11月11日澎湃新闻)

  家电以旧换新是指各级政府动用财政资金鼓励消费者“以旧换新”,作为一项惠民惠企的政策,以旧换新补贴具有杠杆撬动的作用,对消费者、商家、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都有好处。消费者以更少的钱购买了安全和技术更好的产品,生产厂家也通过此扩大了销售量,增加了企业收入,废旧家电的统一回收和节能环保产品的投入使用,也有利于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然而不法商家却将政府公共补贴当成了任意宰割的“唐僧肉”,通过非法手段“薅补贴的羊毛”。从调查的情况看,不法商家主要采取了两种手段,一是采取突然涨价的方式提高商品的价格,把本应优惠给消费者的价差,通过涨价填平的方式套取到自己手中。部分商家甚至把价格涨到抵消补贴后,比不补贴前的价格还高,由此从中获取巨额利润。二是以一机多卖、虚开发票方式等骗取以旧换新国家政策补贴。骗补、套补等行为不仅欺骗了消费者,更损害了以旧换新政策的公信力。

  虽然表面上看,在企业自主定价的模式下,商品的价格随着市场情况波动属于正常现象,不过若无原材料的上涨等核心要素,价格的异常波动就不属于正常现象。即便企业有自主定价的权利,但也并不意味着不受约束可任意妄为。事实上,相关商家“薅补贴的羊毛”的做法,跟之前平台商家虚标价格和虚构折扣的操作模式如出一辙,都是为吸引消费者而采用的欺诈手段。此番在家电以旧换新的实施过程中,不法商家又如法炮制,既侵占了国家的公共利益,又利用消费者的信任牟利。

  如果任由此乱象发展,不但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还会极大误导并欺骗消费者,损害公共利益并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对此必须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借鉴已有的平台治理经验来看,持续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构建从预防、打击到治理的监管体系。

  首先对于相关补贴政策,要通过广泛宣传做到信息公开,充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知情权,全面详细公开各企业、各平台的补贴资金收支信息,既公布补贴资金的发放数量、进度、流向等信息,也公布每一个补贴产品的具体销售信息,以公开透明的信息激发社会公众的能效,并对企业和商家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其次,要畅通投诉举报的渠道,及时回答公众的咨询和处置消费投诉,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通过技术手段对商家的价格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虚标价格、虚构折扣、一机多卖、虚开发票等违规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再次,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以旧换新商品的真实性审核,建立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形成整体协同的监管体系,继而形成监管合力。在此基础上,对“薅羊毛”等不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既要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更要从重处罚形成震慑效应。不能止于取消其家电以旧换新活动销售实施企业资格,应对行政、民事和刑事责任应追尽追,让违法者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让不法者心存畏惧,让补贴善策真正得到善用。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