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债“组合拳”既防风险更促发展
2024-11-11 12:31:30
作者:舒圣祥
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用来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政策。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再加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11月10日央视网)
作为今年一系列增量政策的重头戏,10万亿元化债“组合拳”的祭出,不仅是近年来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更是一场政策“及时雨”。较大规模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对于解决地方债务当前面临的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既可以减轻地方政府近期债务偿还压力,更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众所周知,当前一些地方隐性债务规模大、利息负担重。规模庞大的地方融资平台,不仅存在不可控风险,也消耗了地方可用财力,使得地方可用投资资金捉襟见肘。地方隐性债务积累太多,且脱离于财政账目和预算监督之外,难以实施有效监管,债务规模可能无限膨胀的同时,债务违约风险也不断增大。特别是在当前地方财力普遍吃紧的背景下,政府资金运转可能出现较大困难,直接影响地区发展。
所谓化债,就是要将地方政府短期、高成本、不透明的“暗债”,转换为长期、低成本、透明的“明债”。化债的本质,是要通过时间换空间,有效控制和降低债务风险。通过增加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隐性债务,能够实现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的“显性化”并逐步“缓释”。此番实施大规模置换措施,也意味着化债工作思路的转变:从过去的应急处置向现在的主动化解转变,从点状式排雷向整体性除险转变,从隐性债、法定债“双轨”管理向全部债务规范透明管理转变,从侧重于防风险向防风险、促发展并重转变。
将不透明的隐性债务变成可监管的地方债券,清晰呈现于地方政府财政账目之中,这是债务性质的转变,提高了债务管理的透明度,使之更加规范透明。而且,隐性债务往往利息较高。截至2024年10月,城投存量债加权平均票面利率为3.76%,远远高于2.24%的地方政府债平均招投标利率。置换之后,地方债务利息因此会有所降低,预计五年累计可节约6000亿元左右利息支出,进而大幅减轻地方财政负担。与此同时,短期债务转换为长期债务,对减轻短期偿债压力作用巨大。
通过化债“组合拳”,有效控制和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减轻地方政府短期偿债压力,起到“托底防风险”的效果,能够有效防止债务危机发生。发行新的低利率、长期限的政府债券置换高利率、短期限的存量隐性债务,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优化债务结构。这不仅涉及地方政府的财政健康,还关系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效减轻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地方政府才有更多资源可以用于经济发展,提升经济活力。与此同时,化债“组合拳”的出台,也向市场传递出积极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投资者信心。
可以预见,此番置换后的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和现金流将大为改善,但也要坚决堵住继续违规举债的“后门”,不能陷入先违规举债再大力化债的无尽循环之中。为此,要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纳入政绩考核,以长效机制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