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电梯维保难,卡在哪?
2024-11-07 08:35:47
作者:堂吉伟德
“为了换电梯,150户业主竟然整出一套‘十万个为什么’!”老旧电梯该修理还是更换、谁来牵头、费用如何分摊……伴随着诸多争议,现年26岁的上海红枫公寓历时5年才完成老旧电梯的更新。回忆起换电梯的点滴,上海古北新城党总支副书记朱莉彬禁不住向记者感慨。
(11月6日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电梯属于特种设备,安全性与便利性同等重要。当我们乘坐的电梯运行超过15年时,如果日常保养不到位,电梯的性能就会下降,急速下坠、被关轿厢、关门夹人等隐患也会随之出现。近年来,电梯事故频发安全问题引人关注,老旧电梯由于服役年限较长,出现问题的几率更高。据统计,目前中国在电梯保有量、年产量和年均增长量上均保持世界第一,使用15年以上的电梯已经超过80万台,20年以上的电梯超过17万台,这其中有大量的电梯需要按时按规定进行维护保养。
电梯作为易耗品,购置时需要一笔较大的开支,日常的养护、维修和更换更要持续投入。行业内有一个公认的说法是,“三分靠产品,七分靠维护”。根据《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每15天就需要保养一次,累积下来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老旧电梯因为故障率较高,维修和保养的成本更高。一些小区出于节约成本的需要,让本应及早淘汰的电梯超期服役,在维保方面的要求更高。然而,基于主体责任不明确、行业标准不清晰和配套机制不到位,老旧电梯面临“缺人又缺钱”的维保困局,成为一道亟待破解的治理难题。
老旧电梯维保难的表面在于资金缺乏,实际上并非如此。从一些地方的实践看,本着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老旧电梯从安全到保养,再到维修更新等方面,已有越来越多的来源渠道。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用于支持老旧电梯等设备更新领域,成都等地方已先行先试实现了系统性破局。其他如山东省尝试电梯“保险+服务”模式,已在多个地市展开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更多地方则采取居民自治的方式,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筹资的方式给予解决。
不难看出,当前老旧电梯维保难的困局在于责任体系缺失,无论采取何种破题的方式,其前提在于要明确老旧电梯维保的主体责任。老旧电梯维保涉及业主、物业、业委会、银行、电梯厂家等多方主体,谁来统筹、谁来组织、谁来实施,彼此之间不推诿扯皮,形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才是破解老旧电梯维保难题的关键。从现实情况看,很多责任主体对自身的责任认识不清、界定不明,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才是导致老旧电梯“缺人缺钱”的根本原因,比如不少业主认为交过物业费,电梯问题就应该归物业管理,主角成了旁观者甚至阻碍人,即便“不差钱”也难以达成共识和形成合力。
构建清晰完整的责任体系,重在明确“有人管”“有人干”的责任主体。其核心是以居民自治为基础,明确政府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出台更加详细完备的政策支撑体系,弥补筹资难的基础短板。为此,相关部门要承担好统筹作用,督促社区等基层自治组织发挥点面结合的作用,明确业主、物业、业委会的具体责任,让社区组织扮演好承上启下的角色,最终让业主、物业、业委会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形成强大的合力。总之,有了政府主导、部门指导、社区组织、物业和业委会牵头及全体业主参与的责任体系,老旧电梯维保难的问题才能实现源头之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