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会办赛敛财之风缘何屡禁不止
2024-10-10 12:47:41
作者:陈广江
黎青 作
□ 陈广江
滥发荣誉称号、办会办赛敛财……民政部持续推进常态化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工作,不断清理山寨社会组织,然而相关问题却屡禁不绝。有些机构即便被“曝光”,仍能改头换面,重操旧业。近日,被媒体曝光的第十八届“百花奖全国艺术特长生大会”(以下简称“百花奖大会”)就是一起典型案例。(10月9日北京晚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用这句古语形容百花奖大会,颇为贴切。该赛事看似是一场全国性的艺术盛会,实则由几家公司操办。这些公司不仅虚构多个“国字头”主办单位,还聘请已被民政部曝光的“山寨社团”作为指导单位,以提升赛会的“含金量”,而最终目的则是吸引广大青少年及其家长参与,收取高额费用。只要花钱,就能得到相应奖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教育部早已明确,凡未列入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的均属“黑竞赛”;所有竞赛的结果均不得作为中小学生招生入学依据,也不得作为中高考加分项目。但近年来,一些非法社会组织打着权威机构的旗号,通过举办各类赛会大肆敛财,甚至顶风作案。据报道,虽然指导单位、主办单位频频出现问题,但从2007年第一届起,百花奖大会已举办了十八届,不知有多少孩子和家长上当。
非法社会组织借办会办赛敛财之风屡禁不止,首先源于巨大的利益诱惑和较低的违法成本。这些非法社会组织往往采取隐蔽的手段进行活动,如频繁更换名称、地点和联系方式等,使得执法部门难以有效追踪和打击。即使被查处,这些组织也往往能够改头换面,换个马甲继续敛财。这种低成本、高回报的运作模式,为乱象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公众对非法社会组织的认知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不少家长往往被这些赛事的响亮名头和华丽包装所迷惑,缺乏辨别真伪的能力,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下,被稀里糊涂地收了智商税。更有甚者,明知主办方来路不明、赛会没有含金量,但虚荣心作祟,仍愿意为孩子花钱买证书和荣誉。家长们的旺盛需求,为非法社会组织提供了可乘之机。
此外,相关制度机制的不完善也不容忽视。比如,对于一些涉及教育、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的活动,教育、文旅、民政等多个部门可能存在职责不清、协调不畅、监管不力的情况。对非法社会组织的处罚力度也相对较轻,往往只是罚款、取缔等,难以形成有效震慑。
遏制办会办赛敛财之风,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作,提升治理成效,社会公众也要睁大眼睛,坚决抵制和举报此类“黑竞赛”。对广大家长来说,更要对那些贩卖焦虑、非法敛财的“野鸡公司”保持警惕。孩子成长没有捷径,家长何必如此焦虑?舜网-济南日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