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大学开设“生活指南课”,这个可以有

2024-09-30 08:45:29

作者:

  
黎青 作

  近日,南京传媒学院在新学期为学生开设了一门名为《大学生生活指南》的公选课,课程内容包括“医院看病具体流程”“做饭的基本逻辑”“租房注意事项”等生活常识,引发关注。授课老师回应,这门课的初衷是教会大家好好生活。 (9月29日澎湃新闻)

  据报道,《大学生生活指南》目前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日常生活、职场入门、健康与安全和社交人际关系,有两个学分。授课教师表示,最初想开设这门课程是因为发现很多大学生,包括他自己,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技能和常识十分缺乏。

  对于大学开设生活指南课,教学生看病做饭租房,有人支持,认为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对大学生很重要;也有人担心这会变为学生“混学分”的“水课”,大学开设的课程,应该具有“大学水平”,不能变成给学生“送学分”。

  客观而言,看病做饭等是大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生活常识,但不少大学生缺乏这些生活常识。大学给学生补上这一课,很有必要,不但有利于大学生过好大学生活,也有利于他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这也是这门课受到部分学生欢迎的原因。

  有部分网友认为,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像是社团活动内容,学生参加某个“生活社团”,可以在社团中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但从现实看,如果只是开展社团活动而没有相应的课程,学生将难以接受系统的教育。把“生活指南课”作为一门公选课,有其现实必要性。而要把这门课上好,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式。在进行具体的课程教学时,可以和学校的社团活动结合起来,甚至选择这门课的学生,可以组建相关的生活类社团。

  据报道,授课教师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他希望通过课堂教学创新,如计划借助生动的案例、影视剧片段作为教学内容,并考虑带卡式炉去教室让同学们上手体验,请水果店员工分享如何挑选瓜果蔬菜等,来提高课程教学的吸引力。为让学生真正有收获,这门课还应改革评价方式,更加重视学生体验,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

  对待这门生活指南课,学生也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能是为了“凑学分”而选择这门课,而是要真正学习掌握生活技能,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当前,不少大学生在对待社团活动时表现出一定的功利性态度,他们往往会优先考虑这些活动是否能为毕业、升学或未来的职业发展带来直接的好处。这也是为何到了上大学时,很多学生缺乏基本生活常识的原因。因为在基础教育阶段,也存在功利化对待生活教育、生存教育的问题。

  在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学科实践、跨学科实践和综合社会实践,让学生学会生存和生活,适应社会和未来的发展需要。这要求教育扭转功利化、短视化倾向,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概而言之,大学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生活指南公选课,补上之前所缺的教育,很有必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解决学生功利对待学习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规划能力。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