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谈 > 正文

“抗炎食谱”:是科学,还是噱头?

2024-09-19 11:14:43

作者:堂吉伟德

  □ 堂吉伟德

  酵素、全谷物、素食、地中海饮食……近年来,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和饮食科学,越来越多的饮食方式正在被更多人实践,而最近最火的,可能是“抗炎饮食”。各大社交平台上,不少人分享起自己的“抗炎食谱”。靠吃也能抵抗炎症?这到底是噱头还是事实?到底该怎么吃才最健康?(9月18日《成都商报》)

  “抗炎饮食”抗的炎,是慢性炎症。慢性炎症是指致炎因子持续存在且损伤组织引发的炎症,持续时间较久。相比于急性炎症而言,慢性炎症更具隐蔽性,再加上症状相对轻微而不易被人察觉。一个人长期有炎症对身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险性,不仅会影响个体的精神状态和睡眠质量,也会诱发其他身体疾病,比如组织损伤、免疫系统失调、心血管问题、疼痛和不适、慢性疾病风险增加等。最典型的例子如慢性肝炎如果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久而久之就会造成难以逆转的后果,比如肝硬化或癌变等。

  《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9——迈向健康城市之路》显示,中国亚健康人群已超过75%,且在各年龄段的分布较为均匀。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肿瘤等已占中国人死亡原因的80%。时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环境污染、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加,亚健康群体的数量越来越庞大,危害越来越严重,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抗炎饮食”走红出圈看似偶然,实则具有必然性。

  抗炎食物是那些可以减少当前和未来炎症的食物,有其科学性。例如水果、蔬菜、omega-3脂肪酸、许多香草和香料、发酵食品等。研究表明,水果和蔬菜含有多酚,多酚是有效的抗氧化剂,可以防止细胞损伤并对抗炎症的许多其他下游影响。由此不难看出,“抗炎饮食”作为一种膳食模式,是通过选择和搭配具有抗炎效应的食物和营养素,来改善机体慢性低度炎症状态,从而预防或减轻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同时,按照中医学中的食药同源的理论,药物和食物是同时起源的,有些食物既可用来饱腹,又可用来治疗疾病,因而存在“食疗”一说。合理的膳食搭配不仅更加营养,而且更有助于健康。从长期的实践来看,合理的膳食搭配原则主要包括均衡性、多样性、适度性、定时定量和舒适性。“抗炎饮食”走红传递出积极的信号,能让更多的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而吃得更加健康。不过,对于“抗炎饮食”的功能不能过度放大,对合理膳食的理解与实践,也应当尊重科学,做到可信但不尽信,更不能盲信。

  一方面,每种食物的功能都具有单一性,合理均衡搭配才不会出现偏差,更不会因偏食而陷入新的误区;另一方面,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尽相同,“膳食宝塔”要充分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在保证食物种类多样性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能量需求合理安排每种食物的摄入量,才符合平衡膳食的基本原则。没有科学的认知为基础,就会被“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等伪养生学牵着鼻子走,由此出现“满城尽喝绿豆汤”的怪象。

  其实,声称可增强免疫力的“抗炎饮食”在几年前出现时,就引起了业内外的警惕。专家认为,“抗炎饮食”有效果却不神奇,适当的体育锻炼、规律的作息时间、积极平和的心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才能增强免疫力、降低炎症感染风险,从而确保身心健康。舜网-济南日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