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规范调理“中式养生”虚火
2024-08-30 08:11:07
作者:张国栋
当归牛肉、黄精烧青笋、茯苓桂花发糕、罗汉果拿铁……在养生热潮之下,一众药膳、“草本系”潮饮涌现。普通食材与中药材相配的“中式养生”食品越来越受欢迎,喝中药饮品、去药膳餐厅日渐成为当代年轻人的饮食新选择。中药与餐饮业结合,这种跨界不仅让传统中药材走进现代人的日常生活,还为餐饮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然而,如何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也引起各方关注。
(8月29日《中国消费者报》)
这一“然而”不是虚谈。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可以添加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食药同源”物质。国家卫健委曾发布一份药食同源的名单目录,商家所添加的药材必须要在目录里,如果超出限定范围,则可能涉嫌违法违规。广告法规定,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这意味着除了要符合“药食同源”目录以及不能提及疾病治疗功效这两条“铁律”外,对药膳来说,并没有针对性强的行业管理办法。
可以说,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各种中药餐饮产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的好奇心和尝鲜欲望,但确实存在缺乏明确配方和行业标准的问题。也就是说,消费者很难判断这些产品的实际作用及安全性。
也因此,虽然“中式养生”风潮盛行,但让“中药+”这一新兴领域能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还需配套“科普+监管”。一方面,相关权威机构应积极承担起科普的主体责任,不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新闻媒介,加大对中药餐饮养生知识的普及,让广大消费者知晓中药餐饮养生并非人人适合,还需因人而异、慎重食用。
另一方面,食安、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应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对中药餐饮市场加强监管,切实给中医药养生行业去去“虚火”。一旦发现无良商家使用劣质药材,或定价虚高,就应通过高额罚单、列入“黑名单”、禁止从业,甚至追究法律责任等多种处罚手段,让其付出沉痛的代价,以儆效尤。同时应拾遗补缺,细化和完善行业标准,既保证中药餐饮的价格合理,又确保中药餐饮的食用安全。
此外,消费者也要保持理性,毕竟中药餐饮不等同于药品,不可盲目食用。事实上,养生更在于平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换言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养生的关键。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