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升级分班”需要智慧作答
2024-08-16 08:26:28
作者:许朝军
黎青 作
日前,有网友提议,在哈尔滨市小学和中学试点实行每升一年级重新分班,保持教师固定不变。哈尔滨市教育局答复称,考虑教学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分班在同一个学段中保持相对稳定,这样易于因材施教,也有益于班集体的建设。 (8月14日《澎湃新闻》
中小学生升级后到底需不需要“重新分班”?估计不同对象答案截然不同。赞同观点认为,重新分班学生能接触更多师生,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减少孤立感和心理压力,利于健康成长。还能打破固有群体,使每个学生有平等机会接触不同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资源的平均化和标准化,利于教育公平。同时重新分班还可以减少个别老师负面影响,减少家长因避开某些老师而频繁换校情况。
反对观点则认为,重新分班导致孩子每次升级后都要花费很多精力去重新适应,严重影响孩子学习,特别是性格内向学生,重新适应的压力会给孩子造成很大心理负担。同时也不利于教学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不利于师生熟悉融洽背景下的因材施教落实和班集体建设强化。
双方虽然各执一词,但不能否认,中小学生是一个群体,更是成长和身心发育迥异的生命个体,对学习成长和学校班级管理都有各自不同的体验和认识。不管班级管理,还是教书育人,都应该秉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成长规律为遵循、不断提高个体成长质量的教书育人原则。从这个角度而言,大一统的标准化管理注定不适合特殊对象(包括学生和家长)成长需求,而过于频繁更换管理模式和育人方式,也违背了教育原则规律和生命成长的共性需求。
因此,中小学生升入新年级后到底是否需要“重新分班”,这注定是一道教育智慧考题,也需要教育人性化作答。相对于中小学低幼年级而言,因为处于生长发育期和认知不成熟奠基期以及受外界影响波动敏感期,应适度保持班级管理稳定。对于进入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成长任务相对固定,心理品质和认知意识日趋成熟,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也相对稳固,可以在保持相对稳定班级管理模式的同时,科学采取调整班级和一定范围内重新分班等,会更利于促进学生个体多样化发展和学习成长素养培养,也利于教育资源均衡惠及每个个体成长。
从提高成长质量、育人质量角度,学校更要发挥育人管理智慧,引入学生和家长评教制度,引入学生个体综合评价制度,确立“大稳定小调整”的智慧管理方案。一方面,对学生和家长反应强烈的教师及时进行调整,确保师资优化组合和整体素质提升,避免为了稳定而对不符合任职条件的教师不予处理调整。另一方面,要建立控制比例调整制度,每个班在充分征求师生、家长意见建议基础上,采取随机抽签调整并控制在一定比例的办法,从源头上避免家长“择班”畸形滋生。这样不管是对于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和育人质量,还是对于提升学生成长质量和家长学生满意度,都是裨益深远。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