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杜绝“作弊器”,平台责无旁贷

2024-07-26 09:20:02

作者:鲍慧敏

  近日,一起网约车司机使用“作弊器”欺诈消费者的案例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消费者张先生在使用滴滴平台打车时,遭遇了行程结束后收费异常高昂的情况,实际花费达到了预估价的8倍之多。上海市消保委7月25日发表观点称:这一事件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暴露了网约车平台在计费和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7月25日澎湃新闻)

  司机为了谋取一己私利,通过黑产软件修改车辆定位,导致订单里程和金额发生相应变化。此类非法行为,不仅会让乘客对网约车失去信任,也严重破坏接单和服务公平,影响行业发展。在乘客进行多次投诉后,平台在处理过程中因为存在信息同步不及时、排查不全面等问题,未能及时解决乘客的困扰。平台作为消费者权益的“守门人”,理应强化管理、封堵漏洞,努力将各种网约车乱象扼杀在摇篮里。

  平台作为连接司机与消费者的重要一环,其作用不言而喻。消费者通过平台下单约车,并在行程结束后根据平台显示的车费付款,因此网约车平台有义务保证计费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建立健全“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处置”全链条管理机制。

  首先,平台要加强对司机的资质审查,对司机个人素质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完善对司机的培训和评估机制。同时,平台要加大技术资源投入,完善车费“防作弊”机制,建议平台增设“行程路线回看”功能,方便消费者或有关部门监管。其次,在行驶过程中,对于司机故意绕路、擅自修改行程等违约行为,要及时发出提示警告。在到达目的地后,平台对行驶路线、行驶时长、预付价格等数据进行匹配校验,发现异常情况先纠错,再让消费者付款。此外,优化投诉处理机制,设立专门的快速通道,确保乘客的投诉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处理,并且要提高处理的公正性,让乘客感受到自己的权益得到了切实保障。

  当然,光靠平台的治理远远不够,还需要其他主体参与进来。相关部门强化源头管控,规范平台企业资质的经营许可;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打击非法运营。对拒不履职的平台或个人进行监督检查,约谈警示,督促整改。另一方面作为消费者,要理性、谨慎选择服务,真实、合理评价服务,保障自己的安全出行。当乘客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保全相关证据,如订单凭证、录音视频等证据,用于事后举报维权。多措并举,多方发力倒逼平台网约车合法诚信经营,让网约车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还消费者一个清朗、安全、公平的出行环境。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