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事 > 正文

用好“白名单”制度 让中小学复归其位

2024-07-26 09:19:29

作者:付彪

  为持续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上海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对市级中小学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作了梳理规范,并确定2024年市级中小学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白名单(5项),包括宣传教育进校园、安全检查进校园、爱心暑(寒)托班使用校园场地、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社会考试使用校园考场。(7月25日上观新闻)

  今年4 月,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印发通知,对开展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作出部署,其中一项重要任务:严控社会事务进校园总量,建立白名单并向社会公布。随后,各地纷纷行动,开展专项整治,提出建立白名单等举措。比如,湖南率先发布全国首个省级白名单,大幅压减进校园事项;山东也明确提出,省级每年安排的社会事务以专项方式进校园的事项不超过5项,市县每年不超过2项。

  此次上海公布中小学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白名单,不仅是对标中央要求严格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的具体行动,更释放出持续推进专项整治、为中小学教师减负的信号。通过开展现状排摸、逐项梳理,找准法规政策依据,将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宣传不良价值导向以及含有商业行为的活动,一律纳入清理范围;通过边整治边规范,严控进校园活动数量,能合并的尽量合并,能取消的坚决取消,形成市、区两级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

  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关键要严把关、强监管。教育本质是培养人,而非成为社会事务的附庸。遵循“凡进必审、从严把关、精简整合”的原则,建立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是从源头上破解社会事务随意进入校园问题。“未列入白名单的事项一律不得进校园,确需增加的须严格履行审批报备程序”,是从制度上为教师减负予以保障。这意味着,只要未列入白名单或未经审批的事项,学校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

  为中小学教师减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近年来,各地出台不少为教师减负的政策,取得一定成效,但真正把时间和精力还给教师、让教师专注教学并非易事。在一些地方,教师仍深陷“旧负担”未卸“新负担”又来的困局,甚至出现“越减越重”的情况。相比以往,实行白名单的减负举措,指向更加明确,内容更加具体,也更注重制度建设。正如有专家表示,进校园白名单制度提级把关,标志着为中小学教师减负进入深水区。

  除了在白名单“准入”这一环节严把关外,还要在其他环节做好监督管理。特别是,注重建立全过程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实施教育部门归口管理、项目活动申报备案、事项内容动态调整,并通过监测、核查、通报等方式,常态化严控社会事务进校园活动数量。同时,还须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把认真履行教育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不将社会事务进校园工作完成情况与学校考核、干部教师评优评先和绩效考核挂钩。

  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常抓不懈。用好白名单制度,才能让教育教学秩序复归其位,为中小学教师营造安心、静心、舒心的从教环境。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