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 > 正文

无论分数如何,高考都容得下“钉子户”唐尚珺

2024-06-27 09:58:52

作者:李明

  每年此时,作为多年高考“钉子户”的唐尚珺和梁实,都能“老戏翻红”,重归舆论场的焦点位置。

  6月25日下午,广西发布今年的高考成绩。据媒体报道,今年35岁、第16次参加高考的唐尚珺,成绩超过600分,比前几年的高考成绩都更理想。唐尚珺本人亦在自己的直播间证实了这一消息。

  似乎从2009年开始,唐尚珺首次高考没能达到本科线而选择复读后,他便一脚踏入了宿命的轮回——为了进入清华大学的大门,不惜将自己的青春透支并承受了与同龄人相比人生的错配感。当然,与唐尚珺为伴的,还有第28次高考“心情烂透了”的梁实,今年他总分446分,比今年四川文科本科第二批分数线457分差11分。

  显然,舆论场在对待二者时的态度是微妙的。在梁实新闻的评论区,留言大多是以追梦者的形象来定义梁实,为他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韧性而打动。但反观唐尚珺的评论区,舆论早已从对这位寒门子弟孜孜不倦改变命运的励志中走出,更多的,是对他的指责,认为他“病态”般的执着,消解了高考的权威性,挤占了教育资源(事实并非如此),并有人希望如果唐尚珺依旧选择食言而复读的话,主管部门应该剥夺他的考试资格,也有人预测唐尚珺会以高考为噱头,最终走向宇宙的尽头——直播带货。

  舆论反差的原因或许在于,梁实已经是功成名就的“成功人士”,他高考的目的是纯粹的,对他的评价标尺自然是松弛的;但唐尚珺的人生显然更具紧迫感,公众对其的审视自然更加严苛。舆论的这两种心态背后,都是以当事人的目的与功利为导向,来对高考代表的公平机制作出释义。

  其实,唐尚珺和梁实的叙事对冲也凸显了高考的公平性。在社会流通更加多元以及全民对高考在内的社会筛选机制都更理性看待的当下,“逆行者”,反而衬托出这一机制本身的包容与开放:参差不齐才是社会的本来面貌,能否守护好每一份相同与不同,事关那条公平的水位线。

  舆论场平素惯用的道德审判与有色眼镜在高考前都将无从着陆,即便唐尚珺最终选择走进直播带货的窠臼里去,舆论对他的质疑、批评,也只能是道德与价值观层面的质疑,而不该走向他能否继续高考的权利质疑。一个人的道德与价值观是可以被讨论与质疑的,但他的权利、志向永远应该得到保证。所谓“匹夫不可夺志也”就在于此。

  高考所代表的社会流通机制本身就是一个中性的存在,无论参与者是何目的,它既不以参与者的心态为转移,也不以围观者的审判而改变,这是一个向上的社会不加吝啬地赋予每个合法公民的普遍权利,这也是高考公平公正的可爱之处。

  一个健康流通着的社会,永远向那些目的不同、出身不同、背景不同,但自由平等的个体,敞开它从不嫌弃的怀抱。

  唐尚珺是否值得被祝福,不在本文的讨论范畴内。祝福本就是人类的高级情感,但尊重却是底线要求。诚然,我们社会的主流选拔机制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前进与发展的动力,应该是囊括更多人而不是驱赶少数人。欲将唐尚珺挡在高考门外的人也需明白,如果一个人仅因为目的不同,就要被遗弃在公平机制之外,利益受损的除了“唐尚珺们”,恐怕还有更多在场外的围观者们。

  顺利与不甘、坦然与执念,高考场内与场外的故事共同描绘出一个流通社会的纷繁常态,不必放大焦虑,也不要失去共情,以平常心看待就好。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