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事 > 正文

整治过度“借调”要先找准病灶

2024-06-27 09:21:12

作者:瞿方业

  “借调”由来已久,原是为补充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不足,但在施行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不少短期借调变成“长期占用”,被上级单位抽调人员的乡镇机关,运转压力也较大,而一些被借调的干部事实上处于借用单位和派出单位的“双重挤压”中。 (6月26日澎湃新闻)

  上述现象相互联系,影响干部队伍建设及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现实中还滋生懒政怠政,助长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需要仔细梳理,下大力气整治。

  其一,反思借调背后的合理性需求。借调的原因,通常由于上级机关工作任务繁重,在编人员不敷使用,需要借调才能将工作推进下去。但需要厘清的是,借调只是临时性措施,如果借用成为“长期占用”,就需要追问借调单位的机构设置、编制安排是否合理。如果现有人员长期难以完成工作任务,就需要增加编制,补足人员。有专家建议编制分配每5年或最长10年调整一次,以适应现实。对于当下一些单位存在人、岗、编不一致现象,有的科室处室“官”多,“兵”全靠借调等现象,需要合理调整。

  其二,建规立制,严格借调流程。从制度上进一步明确借调的条件、程序、期限、借调人员比例上限等,防止借调扩大化、随意化。借调本是权宜之计,应当秉持“有事才借,无事即返”原则,杜绝把借调工作人员“常态化”的做法,同时杜绝“程序后面再补”“人去了再说”等随意性行为。建议要规范借调时限,借调到期后若无特殊情况,借调干部必须返回原单位工作。如有特殊情况,需按规定报请组织人事部门和相关领导批准,补齐手续后方可继续借调。要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监督力度,对借用单位、派出单位及借调干部要统筹管理,建立严格的规范和程序。

  其三,杜绝在编人员“甩手”“侧卧”现象。需要反思的是,借调单位在编人员是否踏实工作,认真履责。如果在编人员“甩手”“躺平”“侧卧”,还要四处借调基层干部,这样的借调就很不应该。现实中,一些单位的确存在将工作一股脑儿全都交给借调干部、在编人员只是指导等现象。为此,要树立起鲜明的绩效考核导向,深入挖掘本单位干部潜力,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大力铲除在编干部“慵懒病灶”,治理“甩手”“躺平”“侧卧”现象。

  其四,规范借调是为基层减负应有之义。“长期借调”一定程度增加基层单位业务运转的压力,造成人才流失,增加财政负担。被借调干部多为单位业务骨干,一旦被上级部门长期借调,往往对基层工作造成困扰,留守干部工作任务翻番、工作压力倍增,为此只能通过招收临聘人员解决,这意味着基层单位同时承担被借调人员和临聘人员的双重用工成本,增加基层负担。

  此外,关注借调干部的成长痛点。现实中,一些被借干部不仅面临“双重挤压”,还存在职级晋升等待遇问题,陷入“爹不疼,娘不爱”的尴尬处境。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县以上机关一般不得从乡镇借调工作人员”,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也提出“健全规范管理制度,严控从县以下单位借调工作人员”。

  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中央文件精神,以制度化的方式化解借调乱象,对任何单位涉及“借调”“抽调”“专班”或“跟班学习”等名义的人员变动,要严格管理,刹住过度借调的不良之风,从完善制度、严格执行、加强监督力度等方面入手,打好规范借调工作“组合拳”,真正为基层减负、为干部鼓劲,形成干事创业的生动局面。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