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 > 正文

从心理健康角度审视“学生带手机入校”

2024-06-18 11:18:14

作者:

从心理健康角度审视“学生带手机入校”

  黎青 作

  广州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保障将有法可依。6月15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在官网公示了《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草案修改稿)》,向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和建议。《条例》中明确,学校可以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进入学校或者在校园内使用。(6月17日《羊城晚报》)

  这个条例中一些新颖的内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比如每班每两周至少安排一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这一规定,让心理健康教育从此有了课时保障。但更值得关注的是,条例规定学校可以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进入学校或者在校园内使用,把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从学校规章制度上升到了地方性法规的高度。

  对于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过去通常是站在校园管理、预防近视、避免影响学习等角度来看待和处理的。这次广州市在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地方法规当中列出这条规定,则是从学生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待和处理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这一现象的。

  手机和心理健康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两者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几年前,网瘾被列入精神类疾病引发了巨大争议,但网瘾尤其是游戏上瘾属于精神与心理类疾病,逐渐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同。学生通过手机上网玩游戏,很容易导致游戏成瘾,即使是刷视频和聊天,也同样可以让学生上瘾。因此,要想降低学生罹患精神与心理类疾病的风险,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

  学生患上网瘾是一种极端现象,在极端现象之下的心理亚健康状态也需要做好防范,比如学生玩手机虽然没有成瘾,但也可能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此外,学生通过手机上网,还可能接触到很多不健康的内容,学生的心智尚不够成熟,判断力和控制力也较弱,假如受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毒害,同样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对于防范学生心理出现亚健康状态也大有好处。

  但也要看到,手机对于学生是一把双刃剑,学生不宜过多使用手机,但也不是不能使用。过度使用手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产生较坏的影响,但合理使用则对学习也会有帮助作用。《条例》赋予了各中小学一定的自主决定权,毕竟,“一刀切”地禁止其实并不科学。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