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 > 正文

“放开转专业限制”是尊重学生成才规律

2024-06-12 10:35:24

作者:济之

  近日,全国多所高等院校召开了2024年本科招生政策发布会。值得关注的是,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均对本科阶段“转专业”的政策进行了介绍。记者梳理发现,和以往的政策相比,如今,各大高校有关“转专业”方面的政策灵活度更高、可选择的次数更多,可以更充分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6月11日央广网)

  “学生在转出端不受限制”“校本部和医学院也可以互转”“所有学生每次可选择两个志愿,不限制学积分排名,不限制挂科门数”……相关高校作出的转专业承诺,令人眼前一亮。整体看,转专业时,转出是“零门槛”,这个巨大变化对无数想转专业的学生来说,显然是一大利好。

  近期,全国高考刚结束,高考招录工作蓄势待发,有关高校放出可自由转专业的“口风”,无疑提升了学校的吸引力,吸引更多考生报名该校。而细读各高校推出的转专业措施,可深切感受到两个变化。

  一个是,高校转专业越加常态化,已形成稳定的制度安排。早在2018年,教育部就发文指出:“完善学分制,推动健全学分制收费管理制度,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放宽转专业限制,有利于学生转到心仪的专业、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更容易在专业上有建树、在学业上有成就。

  另一个,转专业的政策灵活度更高,更注重人性化。近年来,很多高校都因地制宜推出转专业制度,并展现出足够开放的姿态。比如,有的高校放开转专业限制,每人有12次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还有的高校实行“零门槛100%自由转换专业”政策。力度如此之大,深受学生欢迎,既提升了学生的满意度,也提升了学校的形象。

  放宽转专业限制,从本质上说,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体现。尊重学生的专业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实际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早就提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人才,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个体发展。一定程度上说,满足学生转专业的“刚需”,既尊重教育教学规律,也尊重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

  为高校放宽转专业限制叫好的同时,也需关注一个现实命题,如何更精准育才?以学生为中心,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在多个层面。比如,比放开转专业限制更重要的是,如何提升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如何助推学生学有所成?毋庸讳言,在一些高校,专业设置不够合理,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亟需优化。备受诟病的还包括大学的一些课“太水”,体现在授课老师敷衍了事,靠念PPT混日子,这样的课堂到课率不高、学生的抬头率也不高。诸如此类,都需要改变。

  教书育人,“教得好”和“学得好”不可或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真正实现双向奔赴。以此观之,放开转专业限制只是第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专业魅力,让学生有兴趣、有动力也有能力在专业上出成绩,尤为关键。

  “由以前的工业化、统一化的培养转向个性化、智能化的培养,保证了教育的多样性、丰富性、差异化。”业内人士谈及转专业的意义时,如是称。这个话题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通过制度设计以更真诚地尊重学生选择,更有效地确保学生学到真东西。简言之,唯有重塑高校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管理体系、服务体系等,才能更有力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