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谈 > 正文

不能让野游继续“撒野”了

2024-06-05 10:47:00

作者:丁慎毅

  6月4日,浙江台州市黄岩区应急管理局发布通报称:6月2日11时51分接到报警求助,有2名“驴友”在浙江台州市黄岩区屿头乡石人峡野外溪流落水失联。接警后,黄岩区组织应急管理、公安、卫健、消防救援、属地政府及社会专业救援力量等全力开展搜救工作。因搜救区域自然环境复杂,地势陡峭,水流湍急,给救援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经全力搜救,2名失联驴友于4日10时许被搜救人员找到。经确认,已无生命体征。目前,善后相关工作正有序进行。(6月4日央视新闻)

  6月3日晚,中国探险协会官微发表了一篇文章,户外专家对横渡及救援方式作了分析。这样的科普固然必要,但似乎有点事后诸葛亮的味道。

  据报道,事发地点为浙江台州市黄岩区屿头乡的石人峡景区附近。一位屿头乡熟悉当地地形的人表示,事发位置并非在景区内部,但是以前曾作为收费景区的一部分,现在已经被废弃。当地宣传部门也表示,落水的两名“驴友”并不是黄岩本地人,而是外来游玩的“驴友”。由此看来,这是外地游客来此野游而导致的不幸。对这样的不幸,我们固然要给予惋惜,但更重要的是,不能让野游一直“撒野”。

  有网友跟帖表示,石人峡景区附近的这个废弃景区,在某平台台州布袋山的户外徒步推荐里,不止一个人推荐,可以说是个荒野徒步的小网红打卡点。这个地方没有山洪和暴雨的时候,河滩勉强露出几块石头能手脚并用爬过去,一旦下雨涨水,石头更加湿滑,再加上水流的冲击力,危险度直接爆表,根本不适合涉水。需要追问一句的是,对这个废弃景区的打卡风潮,当地相关部门有相应的管理措施吗?

  有网友说,“驴友”就是有倔脾气,你说危险别去,对方就一定会去。野游的游客往往追求“片面的深刻”,几乎所有的“种草”,都没有说明其中的禁止性要求,也没有相应的风险提示,导致游客在进退两难中冒险。这时候,可能就会有游客觉得好不容易来了,宁可带着侥幸心理“不虚此行”也不会“迷途知返”。近年来的一些野景网红打卡地发生的悲剧,一般都是这样造成的。

  其实,早在2006年6月18日发布的《国家旅游局关于加强探险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就明确表示:各地要明确探险旅游安全工作责任,加强对公众的探险旅游安全教育,开展对探险旅游的调查研究,引导探险旅游的规范化管理。

  一方面各地要把本地的所有野景,包括废弃的景区,都纳入管理范围,做好风险分级。同时,对当地野景因地制宜,开发出部分针对野游“小白”的“软探险”旅游路线,以及针对资深探险者的“硬探险”旅游路线,同时全面做好安全监督巡游工作,让游客知道,哪些地方坚决不能去,哪些地方可以有条件地去。当然,对缺乏安全规范的野景网红打卡地更要设立“黑名单”,出台相应的野游罚则。

  另一方面,各地要倡导公职人员、公众人物对缺乏安全规范的野景不“种草”,不打卡,避免因他们的加入,形成野景打卡的推波助澜,避免游客因此受伤害,也避免增加公共管理成本。

  进一步说,全域旅游虽然是个老话题,但这个老话题仍有很多创新空间。各地要把野景野游纳入全域旅游中,加强这方面的开拓创新,为旅游市场增加新生力量,或许这已经是当务之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