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学术期刊解决“发文难”是开错了药方
2024-05-27 10:56:37
作者:熊丙奇
大学生、研究生发论文难,已经是一个老问题了。针对这一难题,有人建议增加学术期刊,以满足大学生、研究生发论文的需求。但很显然,这是开错了药方。解决“发文难”,必须破除“唯论文”学术评价,取消对大学生、研究生的论文发表要求,重视过程管理和评价。
“发文难”是一道非常简单的数学题。数据显示,我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655万人,在学研究生365.36万人,高等教育专任教师197.78万人。除此,根据《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22)》,我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从2012年的324.7万人上升到2022年的635.4万人。另外,我国中小学教师,以及其他事业单位人员,职称评定要求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而我国现有学术期刊6449种,更不用说,各高校、科研院所对发表论文的期刊档次还有明确要求,如要求核心期刊、C刊,这就更是“僧多粥少”了。
怎么解决这一问题?有两个角度。一是从供给角度,加强供给侧改革,增加学术期刊供给,满足发表论文的需求。但这带来的问题是,学术期刊泛滥,质量无法得到控制。二是从需求角度,强化需求侧管理,减少对发表论文的需求。在不少人看来,论文是重要的学术成果,发表论文是高校学生和科研人员学术能力的重要体现。这其实源于“论文崇拜”。当前,国内很多大学要求毕业生必须发表论文,制造了巨大的发文需求,也容易导致学术研究急功近利,催生学术不端。
显然,对发表论文的需求进行治理,才是“正确打开方式”。针对当前学术评价的唯论文问题,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扭转教育评价中“唯学历、唯资历、唯帽子、唯论文、唯项目”的导向。根据今年4月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相关规定,研究生可以不撰写学位论文,而以实践成果参与答辩,获得学位。
以上改革措施,关键在于落地。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就要扭转急功近利的政绩观,从重视结果性评价,转向重视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对于教师,要推进专业评价,关注他们的教育、学术能力与教育、学术贡献;对于大学生、研究生,要关注他们接受大学教育的过程,要上好每一门大学课程,而不是强制要求发表论文。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