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 > 正文

让“校园欺凌没有赢家”成为社会共识

2024-05-15 10:38:29

作者:许朝军

  校园欺凌,就是在学校发生的,力量较强一方恶意伤害弱小一方的行为。在放学回家的必经之路上,在监控拍不到的校园厕所,在午后空旷的田地,或者某扇紧闭的门后,欺凌可能正在发生。一份2018年-2021年对全国1.3万多名中小学生的调查研究显示,19.9%的学生会卷入校园欺凌事件,其中受欺凌者占16.2%,欺凌者占0.9%,既是欺凌者又是受欺凌者的占2.8%。“没有人是赢家。”四川省成都未成年犯管教所四监区副监区长潘雷长期接触未成年犯,其中不乏曾经的欺凌者。令他意外的是,少数被欺凌者最终也因为盗窃等非暴力犯罪服刑,人生被彻底改变。(据《新京报》)

  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被欺凌者,因为受伤害的“标签”让他们更值得同情和关爱。但事实上,校园欺凌一旦发生,不管是欺凌行为影响的双方,还是学校和家庭对象,根本没有赢家。

  对于被欺凌者而言,校园欺凌给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的伤害,他们的精神世界、社交关系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遭遇校园欺凌后,被欺凌对象往往会出现对身边事务丧失兴趣、不愿意上学和见人、出现自闭甚至自残等现象。另外,还有一些被欺凌者最终走向了另外一种犯罪的极端,在人格尊严被破坏情形下,有选择沉默、忍受的,但也有选择别的方式发泄的,例如既隐蔽又非暴力的犯罪。

  对欺凌者而言,以他人痛苦为乐是导致欺凌行为发生的重点,这本身就是一种扭曲变态的行为和心理畸形,其背后更有离异留守、家庭溺爱、成长环境畸形等问题。实施欺凌不仅会对欺凌者身心发育带来畸形影响,同时欺凌行为发生后面临的惩戒代价和未来命运被改写,也几乎是绕不过去的人生之坎。与此同时,校园欺凌发生后,更会辐射影响到欺凌双方的父母、亲友等命运的改变。

  “校园欺凌没有赢家”应该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识,这也是防范校园欺凌的前提和基础。惟有认识到欺凌行为对实施者和受害者都是成长祸患,对于学校管理和形象都是危害,对于育人更是消极负面因素,学校、老师才会真正重视校园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以及学生心理健康、行为价值取向的干预,才会真正主动地关注留守子女以及言行特殊对象,真正做到科学干预、理性引导、强化管理,构建和谐校园人际关系,从源头上减少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