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正文

“小城游”跑赢大城市

2024-05-06 10:40:52

作者:

  话题索引

  更具性价比和松弛感的县域旅游,正在成为假期出游新选择,为今年的“五一”旅游市场带来新增量。有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县域市场酒店预订订单同比增长68%、景区门票订单同比增长151%,增速高于全国大盘。“小城游”跑赢大都市这一事实,彰显出越来越多游客对于“不挤不贵”假期旅游的强烈向往。 (综合《贵州日报》、潮新闻)

  获客密码:县城“以小博大”,不光靠流量

  □何勇海

  在旅游市场,为何会出现“小县城跑赢大都市”的现象?套用一句流行语:“不是大城市去不起,而是小县城更有性价比。”伴随着旅游需求日趋理性,如今很多游客更愿意“买对不买贵”。在节假日期间,且不说飞往大城市、大景区的机票飞涨,火车一票难求,住宿、餐饮等领域涨价也很明显。与之相较,一些中小城市包括县城,价格则比较稳定,不挤又不贵,也就容易吸引到一部分游客。

  除了价格优势,不少小县城还具有通达的交通、便利的住宿、独特的美食等优势。不少游客见过的大城市、大景区多了,或多或少会有审美疲劳,便开始关注那些资源富集的小众目的地,寻找小城之美、小景之美。这是“过尽千帆、返璞归真”的体现。而县城这样的“小地方”更容易“以小博大”,调动各方资源,推出“宠客”措施,比如把机关食堂和机关停车场打开为游客服务、开行免费公交、制作旅游地图……在旅游越来越重视体验感的当下,游客越来越在意的,不是目的地有多美,而是目的地对自己有多好。

  旅游市场呈现“县域旅游热”等新动向,那么,那些小县城能否接得住这“泼天的富贵”?机会当然是留给有准备的地方。正如专家所说,县域旅游十分考验服务和接待能力。对于县域来讲,要在保持其独特性和原真性的同时,还需要对当地资源进行整合规划,提升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旅游体验。从以往经验来看,县域旅游在服务和接待方面,搞得好容易“爆红”,搞不好也容易“招黑”。

  要承认,社交媒体平台和自媒体的兴盛,推动了县域等小众旅游目的地出圈。不过,无论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营销宣传一定要理性且货真价实,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若像诸多山寨版“天空之镜”那般货不对路,甚至假到离谱,这既是对游客的欺骗,也是折损自身形象。只有诚信宣传,才可能从“网红”到“长红”,让“流量”变“留量”。

  开发模式:景区可以脱胎,但是不能换骨

  □张国栋

  “小城市”“小景点”受青睐,折射出当下文旅消费多元化、品质化趋势。不过也要看到,县域旅游仍面临诸多短板和天然硬伤。要使县域旅游聚拢更多新增量,各地还需因势利导,有所作为,而不能满足现状,坐等游客。

  一方面,要突破土地、资金、人才等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束缚。通过空间上集聚化发展、时间上全天候运营、产业上全产业链打造,形成产业生态化、集群化发展,来促进乡村旅游业转型升级。通过文化引领、产业融合和科技赋能来促进业态创新,还要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契合旅游者需求的乡村旅游产品。另一方面,县域文旅应成为各地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契机,把“县域旅游热”这把火烧好烧旺,将县域文旅作为提振县域经济重要抓手,标准先行、提升服务、打造品牌、立足民生,让旅游全面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绝大多数自然生态类开发中,既要坚持“大保护、小规划、点开发、微干扰、少落地、轻资产”原则,也要在发展产业中坚持生产和生活属性,让全部业态、所有产品有美感、有温度更有人情味,让景区建设做到“脱胎”不“换骨”,防止县域、乡村旅游产品建设的“城市化”“现代化”“过度商业化”“长官意志化”等,求得高质量协调发展。

  此外,乡村有差异,发展各不同。不是所有乡村都有条件开发旅游,也不是所有乡村都可以通过发展旅游来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县域旅游,要做到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分类探索、差异发展。如此,县域旅游才能趋利避害,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为“假日经济”带来新增量,为经济回升向好注入新动能。

  创收逻辑:返乡青年多,“小城故事”就多

  □丁慎毅

  小城获得旅游收益,靠什么?实际上,部分拥有丰富文旅资源的县级旅游城市原本就是热门旅游目的地,只要在产品迭代方面持续发力,尤其是围绕周边中心城市的休闲度假市场需求进行针对性升级,实现经济效益就是必然的。

  比如龙游,这座位于浙江省衢州市的小县城,因“万年文明、千年古城、百年商帮”的积淀而闻名。历史赋予龙游深厚的人文内涵,悠悠瀫水更为龙游平添了浪漫的艺术情怀。2022年,龙游县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县域目标,同年启动规划的瀫石光·艺术生态走廊项目,将着眼点放到了最具有创造力的年轻人身上。青年设计师、建筑师、艺术家们深入挖掘这片乡野的故事,用别样灵感激活艺术乡建,打造没有围墙的艺术馆。

  小城获得关注,其背后的根源性推动力是城镇化率提升,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结果。还是以浙江为例,“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中,浙江32席,而且在前十名中占据7席,就是得益于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公共服务“七优享”等工程的实施,从而让“三大差距”不断缩小。这时候,县城居民对精神生活就有了更高要求,在返乡青年创新创造活力的带动下,便有了“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

  随着城乡融合的不断推进,品牌、人流、人才都在向县城下沉。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中国2018-2022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蓝皮书》显示,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应届毕业生不再只盯着一线大城市,而是将目光转向小城市,掀起一股回县城就业新潮流。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持续让“小地方”引来大流量,各地在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的同时,更要加大善待返乡青年的力度,充分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把人才红利变为县城红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