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 正文

“手抄毕业论文”,不知今夕何夕

2024-04-29 09:09:59

作者:然玉

  手抄毕业论文,动辄数万字。费心劳力不说,此等老派做法,自带某种不知今夕何夕的恍若隔世之感。之于此,固然可以说是“历史沿袭”、是“惯例传承”,是时光沉淀的老派气度。但倘若换个角度,以局中人、亲历者的立场而论,这又何尝不是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呢?事实上,当我们谈及大学传统,其中必然不会都是美好的、闪耀的、引以为傲的,而往往少不了古怪的、固执的、不合时宜的部分。关于传统,存在未必就是合理,但“存在”也没那么容易推倒。

  对于“传统”,我们的社会文化,一直采取了实用立场、务实主义的承继观,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乃是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条逻辑主线。“手抄毕业论文”的做法固然难说是“精华”,却似乎也说不上是“糟粕”。这种无法用好坏对错二分法加以甄别、取舍的“传统”,经常会被推向很微妙的局面。其现实处境,因之不再取决于信仰与认知,而是被“力量博弈”所形塑——最近华南师大文学院所发生的争执,并未超越这一叙事框架。

  当一项传统的维持,不是基于“自发接受”而是基于“硬性规定”,那么其自身的道德合法性,也便越发可疑。我们看到,对于“手抄毕业论文”,校方更多是以学分、毕业等层面的程序性要求来倒逼。换而言之,这一“做法”虽然源起于传统,但是当下已然成了某种“成文条款”,这意味着性质的根本性篡改。从某种意义说,这很像是“习惯法”和“制定法”的区分。在这种新语境下,学生们的“质疑”或曰“挑战”,有了更多可以用力的空间。

  “手抄毕业论文”,一方面传递了“大学生写好字”等人文素养修炼的期许,另一方面也旨在彰显对于“大学学业成果”的仪式性尊重。应该说,不乏良苦用心。只不过,“信则灵”,当很多学生们满腹牢骚、万般不情愿地如罚抄一般地被迫完成这个“苦差”,所有的价值和意义,或许早已坍塌崩解、消弭殆尽。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