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正文

“精神溜号”的背后是“考核溜号”

2024-04-23 15:35:58

作者:黄齐超

  到点打卡下班,随后手机关机或静音,工作消息概不回复;工作懈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前,职场中“出勤不出力”“人在心不在”等现象引人关注,一些上班族虽然身体还在工作岗位上,但心早已“溜号”。在一些机关单位,这种不实际离职但也不努力工作的“精神溜号”状态在一些年轻人和非领导职务干部群体中同样存在。

  (4月22日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黎青 作

  出勤不出力,人在心不在;上班摸鱼,下班掐点;躺平但不完全躺平,摆烂但不完全摆烂;安于现状,不求上进,不再把“努力上进”作为人生目标……无论是机关单位,还是公司企业,都存在这样的“精神溜号”现象。

  不要以为“精神溜号”只存在于个性强、敢反抗的“90后”“00后”一代,事实上,一些临近退休的“老油条”,或者升职无望的中年人,也存在消极的“精神溜号”状态。无论如何,“精神溜号”都是不健康的职场生态,如果不能调整,其消极效应必定传递给整个单位,乃至影响整个职场。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员工的“精神溜号”呢?深谙此道的职场人士分析出三点原因:其一,职场倦怠,对工作形成抵触心理;其二,对工作环境的不满或者对职业发展的失望;其三,劳动者的职业规划不明晰。其实,在笔者看来,“精神溜号”的背后是“考核溜号”在作祟。

  在一些单位,领导分配工作任务时不公平、欺软怕硬,但是,在考核时又走马观花,不能细致、公允。如此一来,就造成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绩相同”的评价局面。如此,打击了先进者的积极性,谁还愿意多干呢?谁还愿意高质量完成任务呢?所以,追求上进的员工也必定失去工作热情,磨平锐气,不再追求进步或优秀。

  几乎所有的单位都出台了激励措施、奖惩机制、绩效考核。然而,一些单位的职场环境公平性欠佳,绩效考核措施在具体落实时往往不能严格执行,久而久之,就导致了员工“精神溜号”。比如,领导不看考核结果,把“优秀”、升职、涨薪的机会给了亲属、心腹、钻营者,或者考核时不公平,那些工作勤恳精益求精的员工,非但没有得到应有的鼓励或奖励,反而成了他人的“笑柄”。

  事实上,绩效考核的制度设计在“德、能、勤、绩”等诸多方面评价员工,兼顾了工作的“质”与“量”。然而,遗憾的是,绩效考核机制在不少单位沦为形式,取而代之的是“平均主义”,论资排辈。既然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得不到认可,又看不到晋升、涨薪的希望,他们自然就秉持“不出彩、不出事”的原则,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概而言之,杜绝员工“精神溜号”,最关键的还在于单位健全正向激励机制,杜绝平均主义,认真、公平地落实绩效考核。唯有如此,才能激励先进,拒绝“庸懒散”,从根本上破解职工“精神溜号”背后的职业倦怠。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