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 > 正文

年轻人“回流”县城并非心血来潮

2024-04-18 11:15:51

作者:杨朝清

  新闻背景

  如今,越来越多大学应届毕业生将目光转向小城市,掀起一股回县城就业新潮流。近期发布的《中国2018-2022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蓝皮书》对近五年大学毕业生的跟踪统计发现,应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在县城就业比例明显上升,从2018届的20%上升到2022届的25%,增长了5个百分点。(4月17日《成都商报》)

  就业关系社会流动,就业承载着“教育改变命运”的厚重期待。在理性选择深入人心的当下,“本科生县城就业比例上升”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反复权衡与考量的结果。

  位于“城尾乡头”的县域,不仅吸引着许多农民工务工安家,也吸引着不少年轻人回流。活跃且富有韧性的县域经济,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许多县域也推出务实、接地气的就业创业政策,释放了发展红利。

  每个人都要在这个社会中寻找合适的位置,每个人都要发现契合自己的价值实现的通道。在经济市场化、人口流动化的今天,一个地方如何去吸引和赢得求职者的“用脚投票”?一个理想的就业目的地,不仅要让“劳动更有价值”,也要让普通劳动者更有体面和尊严。一个懂得对普通劳动者“温柔相待”的地方,自然更有希望、更有未来,更值得托付信任和认同。

  县城可以安居乐业,县城同样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经济因素不断嵌入日常生活的当下,收入待遇是就业选择的重要因素;过去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留在县城就业,就是因为收入水平偏低。近年来,伴随着县城工作收入水平的明显提高,县城的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

  “本科生县城就业比例上升”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还具有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留在县城就业,有助于缩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均衡发展。与大城市相比,县城具有更低的生活成本,能够得到熟人网络的社会支持。更为关键的是,在县城就业能够更好地照料老人、陪伴孩子,让家庭功能更加完整。县城生活节奏相对较慢、压力没有那么大没有那么“卷”,受到部分大学毕业生的青睐。

  “本科生县城就业比例上升”犹如一面镜子,观照出社会变迁的集成影像。一方面,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劳动关系灵活化、工作内容多样化、工作方式弹性化的新就业形态越来越多,不少职业对地域和空间的束缚越来越少,在县城同样可以安身立命;另一方面,许多县城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让年轻人在县城也可以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

  就业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连着宏观经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扩大县域就业容量,这是“扩大县域就业容量”的表述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只有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提升县城就业吸引力和竞争力,才会实现更多年轻人与县城的相向而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