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图评 > 正文

标本兼治让“新形象工程”无处遁形

2024-03-26 10:09:26

作者:付彪

  媒体调查发现,在全面从严治党和反“四风”的高压态势下,过去以豪华楼堂、庞大建筑为主的“形象工程”大大减少,但在一些地方却出现了“新形象工程”。比如,有的地方豪华办公楼少了,但“贪大求洋”的豪华公共场馆多了;有的打着“为民谋福祉”的幌子,超规模建设民生项目;有的热衷建巨幅屏幕,数字化建设变味走样;有的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却出现推山、填塘等破坏自然生态问题……

  这些“新形象工程”,忽视当地实际、无视群众需求、违背发展规律,不仅会加剧基层财政负担,侵害群众切身利益,还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损害地方党委政府的威信。“新形象工程”变着法隐形登场,原因固然众多,但根源仍在于少数党员干部政绩观出现了偏差,思想上跑偏,导致决策脱离实际、不符合群众需求。所有种种不顾实际、急功近利,盲目攀比、贪大求全,不顾长远、只管眼前的做法,就其本质而言,都是形式主义的新变种。

  遏制“新形象工程”,首先要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搞贪大求洋、盲目蛮干、哗众取宠;坚持出实招求实效,不搞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数据造假;坚持打基础利长远,不搞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劳民伤财。”政绩为谁而做,政绩观为谁而树,事关干事的方向问题。党员干部必须厚植为民情怀,把财政资金花在保障民生的刀刃上,把精力投入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的工作中。

  遏制“新形象工程”,关键在于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新形象工程”的出现,不可否认地打破了民主决策制度,滋生了“一言堂”现象。要不断推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机制建设,涉及一些项目,必须规范行政决策程序,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避免“拍脑门决策”“关门决策”。同时,强化对实施过程的全面监督,坚持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传统手段和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等,让“新形象工程”失去生存空间。

  遏制“新形象工程”,还须强化执纪问责,不断推动专项纠治工作走深走实。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将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行为从违反群众纪律调整为违反政治纪律,并作为从重或加重处分情形,进一步彰显了我们党纠治“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坚定决心。在纠治“新形象工程”过程中,要“对号入座”、精准甄别,无论是已有的“新形象工程”,还是新发现的决策脱离实际等突出问题,都应依纪依法严肃追责问责。

  只有坚持标本兼治,及时发现纠治政绩观偏差,扎紧权力运行监督执纪的制度铁笼,消除廉政风险隐患,筑牢项目安全防线,才能让“新形象工程”无处遁形。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