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正文

应对“招转培”陷阱要事后严惩更要提前预防

2024-03-07 09:22:36

作者:龙敏飞

  “本来去应聘的,却被骗花钱培训了。培训结束后根本没有给我们安排工作岗位。”近日,去年本科毕业的大学生林欣(化名)向《法治日报》记者讲述了自己的遭遇。明明是求职上班,最后却变成了花钱培训。记者调查发现,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求职过程中,一些用人单位或培训机构,打着招聘的旗号,声称可以提供工作或兼职,前提是求职者自费参加他们指定的岗前培训以提升技能。不少求职者为了得到就业机会,支付不菲的培训费甚至不惜贷款,然而到需要提供就业岗位时,却发现竹篮打水一场空。(3月6日《法治日报》)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马上就要到就业季了,关于毕业生们的就业,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在就业市场里面,确有不少乱象,如“招转培”陷阱。相关套路并不复杂,先用高收入、低门槛、无中介费等作为“引诱条件”,借此吸引求职者,面试的过程中肯定求职者的潜力但还需“磨炼”,之后再提供学习机会,直言可以帮助求职者迅速提升技能,但收费不菲。很多求职者为了抓住机会,甚至会通过“培训贷”等方式筹钱,但结果却往往不甚理想。仔细回顾一下整个过程,就知道相关公司的目的并不在招人,而在合谋骗取培训费。

  “招转培”陷阱的存在,负面影响极大。从精神层面来说,这不仅会影响毕业生们就业的进度,耽误他们就业的机会,还会影响他们对社会、对就业乃至是对自身能力的客观评价。从物质层面来看,这给毕业生们带来的,则是赤裸裸的经济损失,这对他们个人和他们的家庭来说,都是一笔非必须、非理性的消费。因为,“消费”之后,很多人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这般现状,肯定不合理。

  就所谓的“招转培”而言,从法律的角度来说,目前上海、北京等地的法院都有相关的判例,对部分“招转培”“培训贷”行为以“诈骗罪”或“合同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这样的做法,自在情理之中。只是目前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受害者因为缺乏社会阅历和经验,很多都找不到相应证据,自然也很难维权成功,最终只能是吃哑巴亏。这就是说:对于有证据的“招转培”陷阱,基本上都会得到法律应有的惩戒;但如果是证据不足,就另当别论了。

  这般现实,其实也道出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对“招转培”而言,除了要对其进行惩罚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进行预防。如此一来,又回归到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上来:对毕业生们开展的职业规划教育,还是应更加精准、科学才行。这样的职业规划,不仅应该包括一名学生成长成才的路径,也应该涉及求职、贷款、理财等方面的常识,甚至要对各类诈骗、陷阱等内容进行普及。包含这方方面面的内容,其才能算是完整的“职业规划课”。

  应对“招转培”陷阱,要惩罚更要预防。打击是事后的惩戒,必不可少,只有严惩才能形成震慑力;而预防则是事前的警示,只有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有必要的防范意识,类似“招转培”一般的就业陷阱,才会失去生存的土壤,而这,才是治本之策。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