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科普频上热搜,平台难辞其咎
2024-01-17 09:43:31
作者:罗志华
医学对于近视的认识已很深刻并形成普遍共识。通常认为,眼球结构出现变化,眼轴长度增加等,这些导致近视的身体改变是不可逆的。近视前重在预防,近视后重在缓解症状和减慢发展。诸多眼科专家也反复强调,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治愈近视的方法,只能通过科学的矫正、改善用眼习惯等避免近视加重。
但一些短视频公然与科学唱反调,其中不乏自称来自“武医掌门”,宣扬按摩手法几乎能“包治眼病”等荒唐说法。既然治疗效果这么神,近视从800度降到100度自然不在话下。近年来“近视治愈”成为坑民“重灾区”,与类似伪科普长期大量存在有很大关系。
“近视治愈”等离谱说法能在网上大行其道,与平台的一些做法脱不了干系。平台的“算法”没有审核发布内容真伪,以流量和热度论英雄,这种不问青红皂白、颠倒黑白的做法,为类似伪科普提供了土壤。
在一些主播看来,“毒流量”也是流量,因此不管内容是否真实,也不管是否会危害他人,只要能够催热话题就行。有些主播把虚构当事实,把演戏当新闻,甚至不惜通过一些奇葩的做法、违法的行径等来博取流量。
用辟谣来对抗谣言,用真科普为伪科普“消毒”,是治理此类乱象的办法之一。辟谣与科普涉及比较专业的医学知识,除了相关机构要丰富内容和注重时效外,更要调动医学专业人才广泛参与,让高质量医学科普唱主角,才能挤压伪科普的生存空间。
依法严惩,是减少医学伪科普的另一重要手段。对于伪科普要追根溯源,揪出始作俑者并给予严惩,提升源头打击的震慑力。对于虚假内容传播者,也应视情况给予相应处置,借热点话题炒作的自媒体尽管并非伪科普的制作者,但其推波助澜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治理短视频等自媒体乱象,更要纠正自媒体价值观,平台首先应作出表率,改变话题设置和推广激励机制,并强化内容审核与监管。只有将“近视眼从800度降到100度”等内容冷场,让优质科普内容得到优先推送和广泛传播,才能让伪科普视频无处遁形。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