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 > 正文

“逆向转学”,少数学生的自主选择应尊重

2024-01-06 13:13:52

作者:熊丙奇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网站近日发布公告称,8名高校学生拟跨省转学。其中,清华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一名学生拟转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消息引发公众关注。有网友将这类现象称为“逆向转学”。

  (1月5日中国新闻网)

  这份公示的关注点在于,大部分学生从北京本地学校向其他省份转出,且转出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声誉好于转入学校的实力和声誉。这样的“逆向转学”打破了人们传统的就高不就低观念,自然成了舆论关注的热点。

  一些网友关注“逆向转学”,表明他们对当前的转学政策并不了解,而且片面地认为,转学是学业失败才做出的无奈选择。当前我国只允许“逆向转学”,而不允许从录取分数低的高校、专业转到录取分数高的学校、专业。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学生一般应当在被录取学校完成学业。因患病或者有特殊困难、特别需要,无法继续在本校学习或者不适应本校学习要求的,可以申请转学。”并对转学作出限制,提出有“入学未满一学期或者毕业前一年的;高考成绩低于拟转入学校相关专业同一生源地相应年份录取成绩的;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的”等6种情形之一的,不得转学。

  《规定》限定了学生只能进行“逆向转学”,而不是选择到更好的大学、专业。而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转学限制,是为了避免转学政策被钻空子。同时,也给少数确实不适应大学学习的学生,再一次选择的机会。我国高考录取坚持分数公平,每个大学、专业有不同的录取分数线,高考时没有凭分数实力考进某所大学、某个专业,进大学后,如果利用转学政策,转进录取分数更高的大学、专业,会被质疑破坏高考公平。

  就此而言,对于“逆向转学”要理性看待,少数学生选择转学,是因为自身原因不适合在原就读学校继续学习,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出的选择。这些学生的难能可贵之处是,破除了自身的“名校情结”,不在意其他人的眼光,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业发展之路。

  但也必须意识到,由于转学政策的严格限制,我国选择转学的学生并不多。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应该推进“双向选择”的转学制度,即申请转学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业情况,申请自己想进的学校、专业,由申请转入学校进行综合评价,决定是否录取。实行这样的转学政策,要求高校拥有招生自主权,能自主对申请学生进行多元评价,也要求学生对自己有理性的评估,而不是一味追求好学校。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