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3舆论场的“人间烟火”
2023-12-29 09:46:40
作者:
迎接新年的灯饰还在记忆里闪烁,转眼便行至深冬岁末。回看2023铺陈开的时光画卷,“人间烟火气”是如影随形的关键词。这一年,我们呼朋引伴,一起去淄博赶“烤”;随意漫步,在城市街头自在地City walk;说走就走,来一场“特种兵式”旅游……一起重温这一年的人间烟火气,用松弛的方式、积极的态度,用力地生活,更好地拥抱即将到来的2024年。
关键词:文旅局长“变装”
声音:变装博主并不少见,网友们为何对这些官员投以青眼?说到底还是对比带来的冲击,官员们从会议室走出,变成了自媒体平视镜头下的鲜活个体,火花也由此碰撞而出。
在当下文旅行业全面复苏之时,仍有不少基层文旅部门对着出圈风口望洋兴叹。有些基层单位明明知道破圈宣传可给当地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但又有着各种顾虑,或担心技术不过关,或害怕宣传效果适得其反进而殃及自身,只好在屏幕后投去羡慕的眼光,却不敢踏入镜头半步。说到底,还是心里没底的表现。
“美出屏”也好,“丑出圈”也罢,能把制服脱下,换上“异”服,新奇的背后也需要强大的勇气来支撑。社会各界应宽容以待,鼓励他们行走在转变的道路上,即使这些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这样的惊艳出圈,我们还是希望越多越好。 (李明)
关键词:进淄赶“烤”
声音:自出圈以来,淄博烧烤已成为长红级的流量宠儿,表面看,出圈导火线是美食博主乌啦啦的打卡推介,然而在互联网这个众口难调的意见海洋里,一次偶然的营销显然无法释放出如此长久的发展动能。每一次成功出圈的背后,都是一场供给两端的双向奔赴。规范的旅游秩序、完善的公共服务、独特的人文特色都是双向奔赴的前提。游客要质量,景区要流量,然而两者的共同点就是——对高品质体验“食不厌精”的孜孜追求。
让惊喜来得“漫不经心”,让出圈来得出其不意。这份看似“漫不经心”的背后,是当地对质量关的久久为功和人文氛围几十年如一日的静心守护;而出其不意的背后,是各级文旅部门和服务部门在“看不见”的地方负重前行。
与其磨破嘴皮说套路,不如静下心来做服务。山东的频频出圈既符合其一贯的“真诚”形象,也给文宣工作带来了新启迪,“重营销,轻品质”的出圈模式即使再火爆也只能是昙花一现,而诚恳才是永远的必杀技。(李明)
关键词:“特种兵式”旅游
声音:“特种兵式”旅行走红,可以看作是对全国的旅游市场释放了积极信号。旅游产业与年轻人群再次擦出火花,人们对旅行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而地区通达性的提高,则让人们能够以最大程度节省出行成本,提升出游效率。
当然,想要完全实现工作旅行两不误,依旧是不容易的。年轻人也应根据自身的收入、工作学习进度、身体情况等等做出合理安排,时刻调整自己,合理规划行程。更要在出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杜绝行程中的安全隐患。拿捏好游玩和工作学业的“度”,在释放压力与工作学习之间找好平衡点。
急速蹿红的新兴旅游方式更需要人们理解与支持,并及时给予正向积极的引导。面对社会中质疑的声音,秉持一种包容的态度,给年轻人一些关怀和耐心,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帮助他们更加从容地探索美景、体验城市的魅力。 (光明日报)
关键词:City walk
声音:不论是初来乍到的外地人,还是想重新认识城市的本地人,都可能是City walk的参与者。他们想了解“真正的城市”,真切地感受这个城市本来的生活样态,触摸这个城市真实的内在“肌理”,甚至短暂地幻想自己就是当地人,应该怎样的生活起居、饮食交友。
City walk这种旅行方式的走红,说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逐步放弃走马观花的“打卡式”旅行,追求融入个人思考和审美取向的深度游、主题游。它允许旅行者聆听城市的脉搏和呼吸,触碰城市最深层的有趣灵魂,将生活惯性升华为求知、感悟、回味的文化路径。就此,它已经超越了“旅游”的范畴。City walk的前景或许犹未可知,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生活在别处”不是唯一的选择。换个角度看,生活就在此处,就在眼前,就在当下,就在心里。这正是:随心而行,走走停停。不期而遇,皆是风景。 (滕明政 聂恋懿)
关键词:村超
声音:置于榕江当地语境下,“村超”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引力场,以亲缘、宗族为纽带,牵引着观赛者从四处赶来。说是看球,也像是赶集,更像是团聚、联谊。相比于大城市,榕江以及周边市县,仍保留了“熟人社会”“乡土社会”那份质朴的熟络和炙烈的个性。约着一起踢球、一起看球,再寻常不过。其与说它是社交的黏合剂,不如说是,本就是当地社会的存续方式。遵循内心、随性而至,“村超”所带来的松弛感与亲和力,呼应着对特定的风土人情,这或许很难复制。
享受“村超”,享受一份简单的快乐。若非要执着于探索其中的成功密码,试图推导出一套通用范式,或许反倒是不解风情了。(然玉)
关键词:天津大爷
声音:与一些地区城管“一刀切”驱逐小贩不同,天津其乐融融的氛围,显然给了这类“野生景观”的生存留下了余地和弹性的空间。对城市管理部门来说,面对一项具有潜在风险的活动,在抉择时绝非“把大象装冰箱需要几步”的简单逻辑,而是要从活动初衷出发,从综合因素考量,当正面收益大于负面影响时,这类活动就有值得探索的可行性。
要知道,节奏感与松弛感是城市并行不悖的两条线,节奏是动力,松弛是气质。天津大爷身上散发出的是一种当下迫切需要的精神:一种出自生命本然的真挚与欢乐。跨地域的情感共鸣背后,是一次超越规则束缚的全民狂欢。
从这点上讲,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不愿意被定义的“天津大爷”。 (李明)
关键词:中国“摇滚之城”
声音:野生的摇滚乐和城市宏伟的行政规划,就算不能说水火不容,起码听起来也是相当违和的。是要尽倾城之力,去光大一门艺术?还是在其基因序列中选择性地解剖出利于自身发展的因子,从而实现经济破围?是让摇滚成为城市发展的架海金梁还是只是锦上添花?两者间如何衔接,才能确保行政资源不浪费,让所获即所需,几句话显然难以说清。
如何在行政不干扰和艺术不越界里找平衡,是石家庄在赞美和期待后必须面对的开卷首题。
这也给其他对着流量场跃跃欲试的城市提了个醒。越是身处在“纸醉金迷”的流量泡影中,城市管理者越要不畏浮云遮望眼,保持清醒克制,在众声喧哗中寻找持久之动力、理清轮廓和方向,不可因为过度追求标新立异而忽视现实,流量的玫瑰虽好,但也要考虑自身历史积厚的土壤能不能容下这种“带刺的美丽”。要让流量为己所用,切不可为流量所误。(李明)
关键词:黄河大集
声音:在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面前,人们对于“慢生活”和传统习俗文化不仅没有淡忘,更多了一份向往和依赖。正因如此,山东从去年起连续举办的“黄河大集”主题系列活动,才有了更为厚重的意义:眼前是琳琅满目的商品,耳畔是连绵不绝的吆喊,身旁是络绎不绝的人群……在形式上,人们复刻着记忆里的大集模样,感受烟火气、家乡味,“赶集”自此从传统风俗、儿时记忆转变成了一项稳定的寻常活动,满足着人们的生活所需。而集市本身,也已经跳脱出买卖场所的功能,成为反映山东风土人情、传承非遗文化、唤起群众儿时记忆的平台。
如今,“黄河大集”不是某一个具体的集市,而是山东以黄河为纽带、以大集为形,重磅推出的文旅消费品牌。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牵手,碰撞出奇妙的化学反应:在逐渐融入人们的衣食住行中,大集焕发出强大的活力。一切自我更新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而这,正是黄河大集不断焕发蓬勃生命力的密码,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赵晓昕)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