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事 > 正文

持续查处典型案例 堵住“抹黑吃钱”的商业模式

2023-12-26 13:26:51

作者:然玉

  近期,国家网信办根据常态化开展优化营商网络环境工作安排,持续强化网上涉企信息内容管理,严肃查处一批侵犯企业、企业家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消费金融频道”“英伦投资客”“蔡老板”等账号,因为谋取非法利益、发布涉企虚假不实信息而遭到关闭,并将账号主体纳入平台黑名单管理。国家网信办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保持高压态势,持续整治各类涉企违法违规信息和行为,曝光典型案例,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网络环境。(12月25日央视新闻)

  此次公布的一组案例,的确非常典型。其实施主体、做局手法、谋利方式等等,都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流量变现”的路径千万条,归根结底其实无非就是两类,一是“赚C端(个人用户端)的钱”,二是“吃B端(企业用户端)的饭”。一些自媒体、博主、大V从企业端搞钱,可说是各显神通。这其中,有“充值”“恰饭”、“接广子”带货的。也有立黑嘴毒舌人设、泼脏水中伤继而“收钱消灾”的……后一种“商业模式”,天然存在着巨大的道德和法律风险,遭遇监管重锤,实属咎由自取。

  自媒体兴风作浪,诸如消费、汽车、互联网、科技等垂类,可说是重灾区。以本轮曝光的“典型案例”为例,受害者一方基本都是造车企业、科技企业等。很显然,这并非偶然。须知,“去鱼多的地方捕鱼”,本就是很多“做号者”下意识的行为选择。当前阶段,大消费、新能源车、互联网等公司,依旧处于较快的增长周期,其对于保护品牌形象、维持终端销售,有着更强烈的意愿。为此,“大厂”基本都会安排天量的公关投放预算。而这,自然成了自媒体争食的对象。

  在云谲波诡的商业江湖,各路博主犹如牛鬼神蛇一般,嬉笑怒骂、吹拉弹唱,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无非是“掏钱保平安”。之于此,业界心知肚明,却也是无可奈何,只能是乖乖掏买路钱“拜码头”“退小鬼”。但问题在于,在这种逆向的激励中,“大神”“小鬼”越来越多。于是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越是花钱平事,事越多”的恶性循环。要打破这种“循环”,单凭个体企业的硬刚远远不够,更重要的,还是强化源头治理,以网络信息生态建设,来捍卫公平正义。

  以往,也有一些硬气的企业,会选择报警、诉讼等方式,来强力回击“黑稿”,但将此类行为坐实为法律意义上的“敲诈勒索”费时费力、概率极低,这一策略并不能充分应对那些无良自媒体的“狼群战术”。而可以预期的是,随着“优化营商网络环境”工作的常态化开展,随着一批批典型案例的查处和披露,有望持续传递强烈信号,从根本上改变网络内容生产者的预期:当“抹黑—吃钱”此路不通,博主、大V们或许才真正有可能尊重事实真相、回归客观理性,实事求是地开展监督、表达观点。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