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图评 > 正文

破除“第一学历”歧视,难在哪里?

2023-11-22 08:59:55

作者:

黎青 作

  □熊丙奇

  尽管教育部曾公开回复,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及文件中没有“第一学历”这个概念,但在实际招聘中,把“第一学历”作为评价标准的现象依然存在。日前,中国青年报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55.1%的受访者认为这是高学历人才众多、竞争激烈的结果,超六成受访者认为需要破除求职中的“第一学历”评价标准。

  (11月21日《中国青年报》)

  当前用人单位对“第一学历”的定义,主要是高中毕业后接受高等教育的第一学历,是专科还是本科,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全日制本科是“双一流”高校、985高校、211高校还是普通本科院校。

  从此次调查可以看出,公众对“第一学历”的看法并不一致,虽有超六成受访者认为应破除“第一学历”歧视,但还有五成左右的受访者认为这是竞争激烈的结果。在现实中,“第一学历”歧视还有被常态化的趋势,比如一些人认为,如果“第一学历”不重要,为何大家要拼命考好大学?用人单位用“第一学历”选人,是提高选拔效率的办法,“第一学历”更能反映一个人的基本能力、素质。

  为此,破除“第一学历”歧视不但要意识到这一选才标准的危害,还要消除让其合理化的土壤。用“第一学历”选才,并不能为用人单位招聘到真正的高素质人才,还会对

  整个社会的人才观、教育观产生负面影响。因为用人单位就看学历,那么,本科进入名校的学生,不用努力,也可凭“第一学历”获得竞争优势,他们还会继续努力学习吗?而那些高中毕业进入专科院校的学生,再怎么努力学习,也不能扭转“第一学历”劣势,就会有部分学生自暴自弃。“第一学历”歧视会打击高职专科、普通本科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整体人力资源的质量,是用人单位对自身、对社会都不负责的短视做法。而“第一学历”歧视被常态化,一是我国实行的教育管理与评价体系,人为地把教育、学校分为“三六九等”。我国高等教育实施985工程、211工程,本来是为了加快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却产生了给学校贴标签的问题,985建设高校,变为了“985高校”。

  二是高职专科、普通本科存在以学历为导向办学的问题,没有给学生高质量的完整教育。赞成“第一学历”者认为,由于普通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办学质量不高,所以用“第一学历”会选到真正的人才。当然,他们也不是就认可名校的教育质量,他们认可的是高考选拔,认为通过高考进入名校的学生,总体来说是素质更好的学生。换言之,用“第一学历”选才,是以高考选拔代替人才选拔。

  要破除“第一学历”歧视,除了大力营造公平就业的氛围,要求用人单位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外,还需要从根本上消除把教育、学校等级化管理、评价的做法,不能再人为地把教育、学校分为“三六九等”。与此同时,必须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严格执行培养标准,建立起基于能力的人才评价体系以及与之对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消除“学历泡沫”。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