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盲从流量,收紧网络戾气的“情绪出口”
2023-11-20 11:08:48
作者:舒圣祥

□舒圣祥
中央网信办近日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聚焦网络戾气容易滋生的重点环节版块,从严打击恶意攻击谩骂、挑起群体对立、宣泄极端情绪等突出问题,坚决惩治一批违规账号、群组和网站平台,有力遏制网络戾气传播扩散。(11月18日《人民日报》)
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交织一处,早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总有一些人喜欢躲在网络背后,不负责任地发泄情绪。网络空间戾气横行是一把消音的枪,危害远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大。它模糊了善与恶的界限,模糊了私域与公域的分野,满怀恶意的攻击如同子弹,既伤害他人亦危害社会。
戾气弥漫的背后,是一种可怕的撕裂。有些伤害是看得见的,因为经受不住网络暴力而做出傻事甚至放弃生命的悲剧比比皆是;更多伤害则是看不见的,那是一种藏在内心深处的痛苦,从网络屏幕飞出的刀片虽然虚拟,造成的伤害却真实存在。尤为可怕的是,网络戾气是可以传染的。长期身处网络戾气之中,暴戾的人势必更加无所忌惮,之前宽容的人也容易跟着变得暴戾,加倍投入到网络暴戾场中。
整治网络暴戾,维护清朗网络环境,让我们的网络空间更趋理性和健康,受益的将是每一个网络参与者。围绕社交、短视频、直播等重点平台类型,打击借社会热点事件恶意诋毁、造谣攻击,污名化特定群体、煽动地域对立,有组织地恶意辱骂举报他人,编造网络黑话、恶意造梗等方面突出问题,此次专项行动找准了病灶。通过从严查处违规账号、群组、贴吧,从严查处违规功能设置和违规平台环节,从用户和平台两个方面,有望收紧网络戾气的释放出口,让口不择言恶意攻击的人付出代价,让盲从流量放纵戾气的平台承担责任。
公众必须达成反对暴力的共识,而不只是要求自己之外的“他们”。我们旁观新闻事件时的正义感,在自己成为当事人后往往成为点燃愤怒的导火索,驱使自己以正义的名义去作恶。一起暴戾事件中的施暴者,很可能在另一起暴戾事件中,也是和我们一样对暴力愤愤不平的“网友”。很多时候,满屏弥漫着“暴力崇拜”的以暴制暴留言,看似很正义很道德,实则同样是对网络戾气的助推。宽容他人也是在照亮自己,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苛责。各社交平台更应该切实承担主体责任,不为获取流量而放纵戾气,不让网络暴戾以自由之名肆意畅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