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正文

被曝吃出生鸡肉的“塔斯汀” 暴露连锁餐饮标准化的软肋

2023-10-31 13:33:16

作者:然玉

  近日,塔斯汀江西南昌一门店被曝消费者点外卖吃到生鸡肉。消费者发帖称“塔斯汀忍你很久了”,并附上生肉的照片。据网友发布的投诉信息,其于26日点的塔斯汀·中国汉堡外卖,吃的时候发现鸡米花、鸡腿肉均未熟。在社交平台搜索发现,有不少消费者反映,通过外卖购买塔斯汀汉堡、鸡翅等时吃到生肉,此外还有网友发帖表示,“在塔斯汀点了两个汉堡。吃到了生肉”。(10月30日澎湃新闻)

  连锁餐饮一贯是食安问题的重灾区,几乎很少有此类企业能够独善其身。此番被爆翻车的塔斯汀,同样大有来头。其尽管长期名不见经传,但在近两年的疯狂扩张之后,已然位列汉堡餐饮四巨头之列。而就以往的经验看,餐饮扩店的过程越是激进,因管理的断链与失能引发“事故”的风险就越高。风头正劲的塔斯汀,频频在产品本身遭受滑铁卢,这尽管合乎对行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却终究为消费者所不能接受。

  多位顾客先后发文控诉,“在塔斯汀吃出生鸡肉”。从某种意义上说,塔斯汀的这一食安问题很是异类。按照以往曝光的案例,连锁餐饮的“黑料”基本大同小异,主要就集中于后厨脏乱差、食材变质、原料过期、菌落超标或者篡改生产日期等等——这类猫腻,一般并不会直接暴露在终端产品上,消费者极难察觉。与之相较,塔斯汀“肉没煮熟”,却是显而易见、一吃便知的。这种明晃晃的低级失误,对于这家急于上量、扩规模的新巨头而言,堪称致命。

  众所周知,连锁快餐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标准作业程序以及门店的高可复制性。理论上,这能保证终端出餐的品控稳定。顾客频频吃出生鸡肉,很难简单归咎于个别员工操作失误。这是不是意味着塔斯汀的制餐工艺和所谓标准作业流程,本身就存在严重缺陷?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塔斯汀主打“现烤堡胚”,导致“等餐久、排队长”成为常态。在这种惯常“时间不够”“分秒必争”的局促节奏内,是不是注定了其对于肉食等的处理粗枝大叶,正所谓欲速则不达。

  以“中式汉堡”“西堡中做”差异化路线闯出一片天地的塔斯汀,整个加工过程,其实有很多中餐元素。其是否完全适合洋快餐那套制餐模式,如今看,还需要打个问号。众所周知,西式快餐是没有厨师的,只有操作员。其诸如炸鸡腿等,就是把预制品下锅,按下计时器等待后捞起,稍微控油后即可出餐——这看似毫无技术难度,其实并非这回事。在汉堡行业越发追求“鲜嫩多汁”“恰到好处”临界点口感的大背景下,精准计量却机械教条的工作方法,导致越来越多的顾此失彼。

  在追求规模化的路上蒙眼狂奔,却连最基本的把肉类煮熟都做不到。调门起得越高,反倒可能摔得越惨,塔斯汀当下剖析最需要思考的,或许还不是商业层面的突围,而是加工工艺和价值观层面的堵漏。操作员按部就班、精确到分秒的制餐,看似一丝不苟,实则毫无灵魂。失去了为客人烹制食物的情感连结、失去了为亲手制出菜品把关的责任感,当按标准操作成了不走心和责任豁免的理由,那么看似科学的餐厅作业模式,反而失去了最可靠的地基。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