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泉声 > 正文

山会:日子里的“城市记忆工程”

2023-10-27 13:24:03

作者:肖明君

  □肖明君

  金风玉露,重阳踏秋。第40届千佛山“九月九”重阳山会正如火如荼地举行,人们纷纷相约千佛山下,投身人山人海,邂逅美丽的山景、精彩的大戏、多样的小吃、迷人的民俗。据了解,今年的山会还布设了丰收、晒秋、非遗、民俗、大舜、赏菊等多元体验场景。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也向来是济南人乘着秋高气爽,户外远足的好日子。其中,千佛山“赶山会”是一项极具内蕴、流传久远的风俗。近年来,随着非遗工艺、传统民俗等纷纷“出馆”“破圈”,千佛山重阳山会也借力传统特色民俗和非遗遗产,同时推陈出新,增加新的文化元素,逐渐散发出丰富的文化魅力,打响了“山会经济”,成为泉城济南不可多得的城市名片和“打卡重地”之一。

  传统民俗,其实就是流淌千年的“时尚”。要想“解锁”老济南、看见旧时光,来赶个山会,其实是不错的选择。在山会的传统市集区域,这里有独具泉城特色的烙画、糖画、面塑、皮影、翻花等手工艺展台,不仅展示出济南的非遗魅力,也能看到这座城市中人们的生活方式、日常礼仪和人生态度。当然,有生命的风俗,来自其自我更新的能力,在传统旧俗中加入时代元素和时尚要素,往往会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生活景观。让“非遗”照进现实生活和当下日子,成为人们日常可见、可感、可触的“活生生”的存在,而不是呆立在博物馆里的“化石”,这是激发文化活性的不二法门。在千佛山山会的开放式舞台上,传统戏曲就摆脱了“馆藏品”的桎梏,实现了与大众近距离接触,让人们感受到了老唱腔的当下韵味。

  现在特别看重“城市记忆工程”的打造,记忆工程一定不是“冷冻”状态的记忆,它只有被活化,甚至被生活化,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保鲜”。其实,已经绵延700余年的千佛山山会,就是一种流淌在“日子里”的记忆工程,是一股活水。以山会现场的老粗布传统织染工艺展示为例。这里的现场一直被围得水泄不通,这种场景让人们看到了“活劳动”,看到了老济南人使用工具昼耕夜织,手工作业的样子,让劳动有了观感、更有了体感。据了解,一袭老粗布,需要往复数万梭,用线十万余米,整个劳动过程充满了迷人的技巧和智慧。人类社会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劳动史。这种散发着淡淡棉香,浮泛着粗粝手感的老物件,浸润着农耕时代独特的审美价值、人文精神。而这些,极可能隐藏着当下城市精神寻根探源的影迹。“老济南”和“新济南”之间,需要这样的实物牵连。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从千佛山山会上,看到了济南民俗在“旧符”与“新桃”之间的丝滑切换。而无论怎么变,济南的城市核心精神依然坚挺;无论怎么变,还是那个“风俗淳厚”“热情好客”“开放求新”的济南。九九重阳节,老人们纷纷到来,子女们陪着年迈的父母爬爬山、聊聊天、买点零食,东西便宜,亲情无价……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满眼都是偕老同游的动人场景。从这个意义上讲,把重阳节这个文化符号放大、做大,对于济南城市精神的传承、开掘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尤其在新的时代变迁中,把传统民俗印记融入新的风尚潮流,就像年轻的后辈搀扶着鬓泛霜华的父母,给传承以生长,让生长有根由。舜网-济南日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