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正视“网瘾老龄化”背后的社交困境

2023-09-27 11:22:21

作者:贺成


  黎青 作

  前不久,千万粉丝主播“秀才”账号被封一事冲上热搜,引发网友对老年人线上社交之困的热烈讨论。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互联网的普及等,老年网友的数量快速增长,对线上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每天上网、刷手机的时间也越来越长。采访中,多位受访者向记者发出了类似惊叹:“我的父母染上‘网瘾’了,怎么办?”(9月26日《法治日报》)

  网瘾老龄化,说到底是社会老龄化与互联网普及叠加的产物,对此不必惊讶,但却不能不引起重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报告显示,近年来,60岁及以上网民占网民整体比例快速上升,截至2022年12月,老年网民规模达1.53亿。

  不少老人除了日均上网时长超过4小时乃至6小时,还涉及刷短视频、交友婚恋、网络购物、在直播间打榜应援等等。在互联网内容良莠不齐的当下,一些网龄较短、缺乏筛选和辨识有效信息能力的老人,就很容易被“套路”。比如,购买一些用处不大的“便宜货”、保健品;再如,追假明星和网红,被骗钱骗感情。

  网瘾老龄化背后,折射出的是老年群体的社交困境。当社会人口结构逐渐发生变迁,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类型疏远化、家庭成员离散化等特点凸显,老人独居、空巢等现象更易、更早发生。此外,还有一些老年人为照顾下一代,随子女搬至陌生大都市,脱离了熟悉的生活环境,内心的孤独感更加强烈。客观上,老年人与社会、子女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减少,而手机为老年人搭建了一个虚拟的生活空间,供他们表达自我、抒发情感,缓解精神的空虚。

  老年群体在网络世界中放飞自我,诚然能缓解老人的“孤独感”和与社会脱节的焦虑,进而增强安全感。只可惜,这种安全感到底是虚幻的,并不利于老年群体开启健康的生活模式。当务之急,还是落实平台监管责任,像保护未成年人上网那样,建立健全老年人网络权益保护机制。比如,针对老年人互联网权益保护问题制定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机制,加大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和执行力度,提高全社会对老年人互联网权益保护法律和政策的认知度,确保法律法规政策有效执行。

  同时,社会各界要加大对老年人群体的关注和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参与到老年人网络权益保护工作中,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多组织一些线下活动,帮助老年人建立健康、可持续的社交模式。作为老人子女,要意识到网瘾老龄化有其自身的“功劳”,应耐心引导父母合理安排用网时间,同时尽量抛却一些不必要的应酬“常回家看看”,多跟老人交流沟通,不断满足他们的心理情感需求,把老人社交困境化解在家庭之中。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