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导式解说就位,游客告别“到此一游”
2023-09-12 14:18:52
作者:唐 伟
今年5月,蟠龙山长城自导式解说标识系统建设完成,景区开放段设置了内容丰富的长城文化解说标牌,对蟠龙山长城的历史沿革、设施构造、病害成因、保护理念等加以阐释,改变了以往登长城单纯看景的模式,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文旅融合,带给游客不同以往的旅行体验。(9月11日《北京青年报》)
作为未经大规模修缮和开发的景点,蟠龙山长城始终保持着原汁原味的风格,历史的印记与岁月的沧桑也成为该景区最大的看点之一。不过,相比于其他景区和景点而言,长城景区因保护和分布等原因,缺乏多角度的展示与解说,除了文物保护标识外,游客在偌大的长城上只能踏青式观看,而无法对长城的构造、历史、特色、保护理念等内容进行详细了解,旅行体验仅限“到此一游”。
蟠龙山长城自导式解说标识系统建成使用,游客可边游览边了解长城的背后故事,这将带来极大地体验与改变。若来之前预备的问题和临时产生的问题都能在现场找到答案,或者得到解释,长城游览才会“不虚此行”。
旅游不等于看景点,旅游过程才是重中之重,如果一个游客在游览景区时,无法现场了解该景区的历史沿革、占地面积、欣赏价值等,则无异于“盲人摸象”,本身也失去了观看的最大意义。解说和讲解是连接文物和大众的重要途径,长城作为不可移动的文物,如果没有解读就是冰冷的存在,游客无法得到更加具象化、立体化的观感,游览和观看也就变得苍白无力。只有通过着力挖掘文物丰富的内涵,用生动的故事吸引人、感染人,才能让游客走近历史、感受文化,在游览过程中增进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一部长城史,就是半部中华民族史。每一个到长城去参观和游览的人,他们除了观看自然风景,更多的是希望通过长城所寄寓的历史价值、意义和内涵,去窥探现实和展望未来。因而,接受更方便、更舒适、更全面的解说,于需求方是满足旅游消费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旅游升级的现实需要;于供给方是实现文旅融合,提高更高品质消费产品和内容的必然要求。
长城作为大型的线性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尤其是保护和利用需要提高公众对长城历史文化价值的理解,也只有让公众接受和认可,才会实现在开发中利用。激发公众参与的热情,打造更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效应,长城除了成为旅游休闲之处,还应成为文化滋养和历史探寻之地。
显而易见,长城自导式解说以“激发”为目标,既立足于常规又超越了常态,是以“游客为中心”的文旅融合实践,对提高景区的品质并从根本上改善旅游体验,都具有实质性的作用。这样的细节之美,正是当下景区营运和建设最值得效仿之处。在景区营运“千景一貌”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差异化、特质化和高质化发展,让景区的核心价值得到体现和升华,蟠龙山长城自导式解说标识系统找到了新的打开方式。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