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 正文

明长城被“腰斩”暴露文物保护难题

2023-09-06 14:05:10

作者:孔德淇

  日前,山西省右玉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杨千河乡境内的三十二长城被人挖开一个缺口。经查,犯罪嫌疑人郑某和王某在长城附近施工时,为了节省路程,用挖掘机将古长城原有豁口开挖成一个大缺口,以便于挖掘机从该缺口处通行,对明长城的完整性和文物安全造成了永久破坏。(9月5日光明网)

  山西省右玉县境内的三十二长城是明长城的一段,尚存较完整的边墙和烽火台,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因雄浑辽阔的古代边塞风情闻名遐迩,具有重要的保护和研究价值。然而,该长城近日遭到严重破坏,原因竟是为了抄近道,满足一己之便,令人愤懑又痛心。

  这起事件不仅对明长城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坏,更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根据我国《文物保护法》《刑法》规定,破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目前,两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野蛮挖掘机拦腰“挖断”古长城,也挖开了文物保护的缺口。在我国,绝大多数长城遗址位于野外,文保部门难以做到时时刻刻贴身盯守。近年来,多地出现毁损古长城的案例。如2021年,河北保定一公司损害紫荆关古长城及周边环境,被判赔百万余元;2022年,位于山西省岢岚县王家岔村附近的宋长城,有将近百米古迹被涉农企业在修建沙棘茶园种植基地时夷为平地……类似案例之多难以尽数。

  这也提醒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长城保护力度。除了积极落实国家有关要求,将长城保护纳入发展总体规划,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还应加强日常巡查维护,可以尝试通过提高监测视频和AI自动识别覆盖率,进一步强化文物遗址的技术监测和隐患排查能力,切实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坚持从严管理、防患未然。

  同时,借助“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法制宣传日”等有利契机,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解读文物保护法等方式,让群众了解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公众关注文化遗产保护,增强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全民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

  每一处长城遗迹,都是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一经破坏再难恢复。保护长城不是一个辖区的事,而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应该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自觉遵守文物保护法规,承担起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责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