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游不能游离于监管之外
2023-08-21 08:26:50
作者:熊丙奇
□熊丙奇
这个夏天,“研学游”持续升温。清华、北大等名校成为线路“爆款”,和名校学子交流,也被家长视为来之不易的机会。然而就在清华大学的开放景点——清华艺术博物馆门口,一群自称“清华学生”的年轻人,却在交流环节兜售起所谓的“清华北大状元手册”和印有校徽的文创产品……这些没有刊号的“书”和纪念品是正常合规的研学商品,还是“捆绑推销”的“变相售假”?(8月20日北京新闻广播)
对于这一问题,文旅部门表示“不属于自己管”。而文化执法总队则表示,目前针对“研学”活动,还没有相关的行业规范,执法部门只能按照传统的旅游服务进行管理,而像目前这种在“研学”活动中设置“学子交流”,再以“学生”身份进行推销的情况,并不违反现行的法律法规。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同月,国家旅游局出台《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规范》规定,所谓研学旅行,是指“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显然,研学游“旅游+研学”的性质,对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能让“研学旅行”游离于监管之外。
在研学旅行中,出现“只游不学”,或者“只学不游”,都是打着研学游名义的假研学旅行。按照“旅游+研学”的基本定性,研学旅游中的“学子交流”环节,既属于“旅游项目”,又属于“研学活动”。从旅游项目看,传统旅游已经禁止旅游组织方向游客推销产品,那么研学旅行也不能借“学子交流”活动向游客推销产品。而从研学活动看,“学子交流”环节,必须坚持教育性与公益性,不能商业化。商业化会让“学子交流”活动变味,比如,有的参与“学子交流”活动的“学子”,并非北大、清华的学生,而是冒用北大清华学生身份,还有的学子交流活动成为推销活动。
另外,为增加研学游的吸引力,有的研学机构还聘请大学生担任“导游”“导师”,对此也应有明确的资质规定。
研学游火爆的背后乱象丛生,这和缺少行业规范以及市场监管滞后有很大关系。杜绝研学游的种种乱象,首先要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细化监管责任,完善监管机制。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