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 > 正文

800多项成果“零转化” 科研自娱自乐何时休

2023-08-09 10:20:02

作者:熊丙奇

  广西审计厅近日公布了一份报告,披露了广西在科教振兴资金审计方面的相关情况。报告显示,广西审计厅对9所区管高校2020-2022年度财政补助高校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审计,发现高校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率低。其中,1所高校累计获得财政投入科研经费1.31亿元,实施科研项目862个,实现成果转化0个。(8月6日澎湃新闻)

  投入经费一个多亿,科研项目800多个,成果转化率为零,这引发舆论的关注。虽然有网友为高校辩护,认为不应该把成果转化率作为评价科研质量的依据,但是,没有任何科研成果转化,显然是说不过去的。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来说,科研以应用研究为主,开展应用研究却没有成果转化,说明科研与市场严重脱节。要避免科研变为自娱自乐的项目与经费游戏,必须破除科研管理与评价中的“唯项目”“唯论文”导向。

  有舆论质疑当前的科研立项审批,追问在立项时,为何不考虑研究是否对接市场需求,预期的研究成果能否转化。这种说法是不了解当前的科研管理体系。获得立项本身就是教师、科研人员重要的成果,所以在科研中常存在“重立项,轻研究”的问题。有的教师、科研人员在获得课题后,并不重视进行具体的研究。在教师和科研人员中,甚至流传“说过了就是做过了,做过了就是做好了”的调侃。

  报告指出,9所高校中有4所高校科研项目资金净结余6682.28万元长期闲置未及时盘活;2所高校22个科研项目脱离实际需求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预算与实际支出偏差最高达到69.24%,造成914.02万元资金闲置。这就折射出“重立项,轻研究”的科研倾向。

  另外,高校对待科研成果的态度,也影响科研活动的开展。当前,高校普遍重视发表论文,而不是科研成果转化。报告提到,3所高校实施科研项目2075个,其中预算经费10万元以下的论文型科研小课题项目811个,占比39.08%。由此可见,高校关注的是发表论文,而非取得可以进行转化的成果。这也是当前我国高校科研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发表论文为导向,把发表论文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指标,这不但导致科研急功近利,追求发表论文,而不重视实际的创新价值,还催生论文代写、代发等弄虚作假行为。

  因此,要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就需要明确高校的科研定位,并建立与之匹配的科研评价体系。其关键在于,必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推进专业同行评价。应由学校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结合本校办学定位、办学条件,确定科研定位,由专业共同体评价教师、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与科研贡献。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