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泉声 > 正文

用好金融“新农具” 干好乡村“新农活”

2023-08-02 14:05:19

作者:青 山

  7月24日,济南市召开驻鲁金融机构座谈会,强调广大金融机构在助力济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加强交流合作、深化互利共赢。8月1日,济南市委组织部联合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济南分行,在全省率先启动“乡村振兴金融专员”试点工作,首批165名朝气蓬勃、富有活力、敢闯敢拼的“乡村振兴金融专员”将奔赴泉城广袤田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提供新的动能。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但在广大乡村,尤其是产业基础较薄弱的地区,金融资源匮乏、金融生态脆弱的现状依然客观存在。由此导致的农民、农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阻碍着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共同富裕的步伐。此次,济南启动“乡村振兴金融专员”试点,不仅是对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一次有益探索,也是对建立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一次破题,更是落实我市驻鲁金融机构座谈会精神的实际行动和具体举措。下一步,济南还将总结试点经验,在具备条件的村逐步推广聘任“乡村振兴金融专员”做法,真正用金融“活水”浇灌省会广袤的农村大地。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金”是承载,“融”是根本。前期,济南部署实施“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聚焦年集体收入30万元以下的村,通过选派1名第一书记帮村、动员1家企业团体联村,力争用3年时间推动村村实现集体收入、群众收入“双提升”。完成这样的目标任务,离不开金融政策、金融资源的关键支撑作用。通过金融服务提升和有效供给增加,既能够延伸放大“千村提升”工程牵引效应,也可以撬动资金、人才、技术等各方面资源向乡村汇聚。更加重要的是,利用金融的撬动和杠杆作用,有利于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有序流动、供需高效精准匹配,进而使乡村的要素市场活跃起来,把要素的价值充分激发出来,推动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四链融合”的乡村振兴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效能。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尤需精准“滴灌”。伴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大水漫灌”式的金融扶持已不可取,而是需要量体裁衣,将宝贵的资源准确配置到最需要的群体中。济南市首批“乡村振兴金融专员”主要从近年来济南市选聘的大学生“乡村振兴工作专员”群体中聘任,他们工作、生活在农村,知农所需、明农所困,对农村金融服务现状与需求有着最真实、最全面的了解。通过发挥他们的桥梁作用,在将金融服务送到农民“家门口”的同时,更可以为村民普及好政策、参谋好产业、解决好问题。与此同时,金融机构针对济南农村及农业现状,聚焦产业振兴、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为需求者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政策支持,开发出更多贴合实际的金融产品,也将增强乡村造血能力,提升发展的内生动力。

  乡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也是金融发展的沃土。济南既有南部山区“城市后花园”,又有黄河沿岸“规模化粮仓菜园”,还有中部地区“人才技术聚集的产业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流量优势、人才优势。在各级“重农强农”的鲜明导向进一步树立的大背景下,用好金融服务这个“新农具”,就能把广阔田野中蕴含着的巨大动能和潜能激发出来,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会标杆”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