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90后”投身业委会这份热忱要善待

2023-07-28 11:37:21

作者:唐 伟

  日前,杭州某小区业主向记者报料,小区最近首届业委会8选7的候选人表决名单刚出来,其中,80后、90后占了近八成,最年轻的候选人只有29岁。(7月27日《钱江晚报》)

  多年来,小区业委会委员始终由退休人员或年龄偏大的人员构成,或者是在家较多的家庭主妇构成,呈现出“一老一妇”的鲜明特点。虽然这些群体在公共事务上比较负责,不过受年龄、观念、精力等因素影响,往往陷入“有心无力”的困境之中。

  一些小区为改变这种结构性失衡的状况,在议事规则上对参加业委会的成员年龄作出了上限设定,比如有的规定不能超过65岁,有的要求不能超过70岁。究其原因,就在于年轻人因为忙于工作和其他事务,对小区管理和基层社区治理的参与热情不高,主动报名的竞选人员较少,导致在业委会中高龄群体“一家独大”。

  小区业委会是依法成立,代表广大业主对小区事务进行决议、否决、执行的唯一合法机构,其成员承担着业委会的具体责任,不享有工资和其他福利,具有极强的公益属性。因而要求业委会委员要高度负责,既热爱公共事业,又愿意为此无私付出。成为一名合格的业委会委员并不容易,很多时候在与物管的博弈过程中会受到伤害,也会在为小区业主服务过程中被误解。很多业委会成员反映,自己牺牲了业余时间为业主服务,结果还受了不少委屈,由此影响了很多人参与业委会的热情。

  年轻人投身到业委会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一方面折射出年轻群体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在提升,公共责任也在不断增强。随着年轻人对公共服务和基层治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亲自下场参与公共事务更有利于发挥“青春的力量”。从“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努力做”,角色的转换也意味着责任心的增强,形成群体间的理解与支持,形成更广泛的社会共识。另一方面,年轻人点子多、心思活、技能强,能够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带动社区治理实现质的飞跃。

  不过,从已有的经验来看,“90后”投身业委会,热忱能坚持多久,才是公众最关注的问题。在利益的博弈过程中,年轻的业主们会经受各种之前没有遇到过的考验,是越挫越勇还是灰心放弃,取决于小区业委会“青春风暴”的可持续性。无论是从小区管理的微观出发,还是从基层治理的宏观而言,都要营造良好的环境去呵护这份热忱,给予年轻业委会委员更多的理解、关心和支持,才能最终实现“共赢”。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