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讲解秩序外博物馆更要改进服务
2023-07-24 11:32:05
作者:
暑期来临,北京各大博物馆迎来参观高峰。记者发现,各大博物馆中的私人讲解还真不少见,而他们也因未经专业培训,漏洞百出;一些直播自媒体为了吸引流量,在历史讲解中大谈秘闻、传说、野史,很多都未经考证。(7月22日《北京日报》)
博物馆是重要的文化场所,讲解“戏说化”“娱乐化”,显然背离了博物馆传播历史知识、传承传统文化的宗旨,会对参观者以及传播的受众产生错误的认识与导向,失去历史普及、文化传承的严肃性,贻害无穷。
针对讲解乱象,多地博物馆为“讲解”立规矩,对导游、社会教育机构进馆讲解有明确的管理办法,并规定原则上不允许社会人士在馆内展厅组织开展讲解活动,如前不久故宫实施新规:禁止在展厅内开展自媒体直播、录播活动。的确,这些做法非常必要,也很及时,而且应当成为所有博物馆开放的普适准则。
不过,博物馆规范社会讲解,只有禁令是远远不够的。博物馆讲解“戏说化”“娱乐化”,从根子上来说还是体现了博物馆服务与运营存在不足:一是讲解服务能力跟不上开放的步伐。一方面因为文物历史有很强的专业性,专业的讲解不可替代,如果博物馆讲解服务供给不足,社会讲解必然会趁虚而入,不可避免出现“禁而难止”的尴尬。另一方面单纯的文物历史知识通常比较枯燥,有的甚至很生僻,讲解过于严肃并不受游客欢迎,讨好游客的“戏说化”,也是对博物馆讲解在保持知识性、维护历史严肃性的同时,提出趣味性的新要求。
二是文化文物资源传播推介跟不上网络时代。时下的“博物馆热”,短视频传播的助推作用十分明显,文博是流量题材,甚至是流量竞争新的热点,因此,博物馆成为网络传播的热地。这对于各类博物馆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运用得当,发挥主流文化传播的权威性,既有助于防止无序社会直播盲目“蹭热点”,也有利提升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可见,叫停讲解“戏说化”“娱乐化”,博物馆应在规范开放秩序、严格管理的同时,不断改进自身服务。一方面提升专业讲解的覆盖面,推进讲解服务多元化,让游客都有获得正规讲解的便利;另一方面增强网络传播的主动性,引导和规范各种网络媒体有序开展直播、文创等活动,善于策划,加强合作,共同讲好博物馆故事,充分体现主流文化的权威性与影响力。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