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博物馆热”多些“冷思考”
2023-06-29 15:47:15
作者:冯海宁

当前,年轻人中“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年轻人分享打卡博物馆的体验,线下打卡展览、线上云逛博物馆成为年轻人的一种休闲、社交、生活方式。有报告显示,00后中爱看博物馆相关视频的人,相较其他年龄占比更大。再看线下,2021年,国家博物馆35岁以下的观众占比超50%。(6月27日《光明日报》)
博物馆承载着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也承担着传承历史文化的重任。显而易见,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博物馆、走进博物馆,意味着传承历史文化有了更多新的“接棒者”。
年轻人爱上博物馆的原因并不复杂。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积淀以及考古新发现不断登场,都彰显中国历史文化深厚无比、魅力无穷。此外,近年来博物馆为了吸引年轻人,不断创新传播手段、提升服务水平,使博物馆逐渐适应了年轻人“口味”,为年轻人的学习参观提供了更多便利。
简单来说,“基础雄厚+供需对接”是年轻人爱上博物馆的主要原因。博物馆要想吸引年轻人,就需要站在年轻人的立场去想问题,思考与看演出、听音乐会等其他文化活动相比,博物馆有哪些特别之处。比如,博物馆文化氛围浓郁,不仅仅可以收获知识,还有利于年轻人社交。为此,博物馆可以利用数字化、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拉动年轻社群关注,也可以与“沉浸式戏剧”“剧本杀”等元素糅合,吸引年轻人打卡。
年轻人爱上博物馆,带来了双赢局面。一方面,博物馆赢得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可最大化普及、弘扬、传承历史文化;另一方面,年轻人通过走进博物馆,了解中国历史、学习传统文化,充实了头脑,这对个人成长大有裨益。
不过,要指出的是,不管是博物馆还是年轻人,双方都不能浅浅接触,而是要让这种“热爱”更持久、更有质量。这就需要博物馆方面持续关注年轻人的兴趣点,通过创新传播手段,让更多年轻人深深地爱上博物馆。博物馆若想不辜负年轻人的热爱,就需要让每个走进博物馆的年轻人都能有所收获。
此外,这还需要年轻人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历史文化,比如参观博物馆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凑热闹,而是在热爱、好奇、求知欲望的驱动下,对博物馆承载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在知识、精神上获得“滋养”。从现实情况看,年轻人参观博物馆的“量”很可观,但在“质”的层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当然,年轻人爱上博物馆也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指引和推动。为确保这种热爱能长久、能深入,既需要政策落实,也需要政策创新。特别是针对“博物馆热”多些“冷思考”,对政策创新、提质增效都有好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