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空瓶造假”,需拧紧“责任瓶盖”
2023-06-28 14:12:23
作者:李英锋
售价3000元左右的某品牌面霜,用完后空瓶能卖300元左右。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二手交易平台,买卖高档护肤品空瓶的现象每天都在发生。记者询问买家购买空瓶有何用途,大部分会回答说收藏,摆在家好看。然而,记者了解到收藏可能是假,真实目的或是造假。(6月27日《工人日报》)
制假者的手段其实并不高明——回收化妆品空瓶或者包装盒、说明书等附属物品后,将稀释的正品化妆品或其他低价甚至劣质、三无化妆品灌装到空瓶中再次封装,生产假冒化妆品。在消费者眼里是一个化妆品空瓶,在制假者眼里却成了制假售假的“聚宝瓶”。
化妆品空瓶高频率出现在二手交易市场,甚至支撑起了畸形的回收再利用灰黑产业链条,一些假冒化妆品可能给消费者带来健康隐患和风险,同时还侵害了厂商的正当利益,并令其品牌形象受损。不法者造假的魔高一尺,监督防伪机制的道就应该高一丈,各方责任主体有必要给化妆品空瓶拧紧联合防伪的“责任瓶盖”。
一个化妆品空瓶能在二手交易平台卖到300元左右的高价,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可疑的问题线索,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化妆品空瓶回收交易信息,并以这些信息作为打击化妆品空瓶造假的重要突破口。二手交易平台则应通过“大数据+人工”手段,筛查、过滤和拦阻有可能与化妆品空瓶造假有关的回收交易行为,并将有关问题嫌疑线索报告给监管部门。
化妆品空瓶的灰色交易活跃,还指向了正规回收体系的漏洞和不足。正品化妆品企业有必要建立健全空瓶回收机制,通过适当的激励引导消费者把用过的化妆品空瓶交回正规回收体系。化妆品企业单打独斗,分别建立空瓶回收机制,可能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化妆品行业协会可组织多家化妆品企业共建共享空瓶回收体系和资源,压缩回收成本,提升回收效率。化妆品企业还可探索对化妆品的瓶装包装技术进行创新,提高他人利用空瓶再封装的技术门槛。
当然,消费者也应增强对化妆品空瓶造假的警惕意识,尽量从正规的线上线下渠道购买化妆品,不能一味贪图便宜,不能自欺欺人,如发现某些渠道的“品牌化妆品”价格明显偏低,且商家给出或明或暗的涉假信息,消费者就应该谨慎选择,并可向监管部门举报,向监管部门提供介入线索。
任何一种市场行为都不可能秘密运行,利用化妆品空瓶造假,看似隐蔽,实则暴露出很多问题点。只要相关各方提升重视程度,凝聚共识,瞄准问题形成治理合力,强化治理责任,就能有效遏制利用化妆品空瓶造假的行为,让“旧瓶装假品”的假冒化妆品市场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