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事 > 正文

做好就业服务,关键是弄清楚“服务于谁”

2023-06-20 14:33:53

作者:

  随着毕业季临近,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关键时期。线上线下招聘、双选会、一对一帮扶……目前,各地各高校正使出浑身解数,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尽早就业。然而,如此的“热心”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买账。一些学生抱怨学校开展就业服务“形式大于内容”,有学生表示学校提供的招聘岗位与专业无关,还有学生因学院强制“拉人头”对就业指导课程产生逆反情绪。(6月18日《工人日报》)

  为何热心就业服务,学生不买账?这要看就业服务,服务的究竟是谁?表面上看,就业服务是服务学生更好就业,然而,当前一些高校开展的“就业服务”,却是为了让就业数据更好看。错误导向之下很容易落入形式大于内容的窠臼,学校大多重视搞了多少次服务活动、服务了多少人次,却并不考虑实际的效果。这样的就业服务,也就变成对学生的折腾,不仅虚耗了学校的资源和资金,而且浪费了毕业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对于高校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近年来存在采取量化指标进行考核的倾向。如要求高校书记校长走访百家企业;要求学校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数十场,为就业困难学生推荐3个用人单位;等等。采取量化指标的本来用意,是要求高校重视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便于进行检查。但在具体工作中,一些学校却出现了“花拳绣腿”式的就业服务:如走访百家企业,并不是去获得人才需求订单,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而是走马观花,不管与学生的需求是否对口,都邀请进学校开展招聘活动,看上去很热闹,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给就业困难学生推荐3个用人单位,也不考虑其与学生的匹配度。显然,学生对这样的就业服务也就不买账了。

  随着毕业季的到来,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关键阶段。据统计,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158万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学生所需要的就业指导服务,应该是个性化的,而不是浮于表面的。高校应该从供需两端发力,促进学生与用人单位供需对接。在学生端,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指导,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定择业目标,并教给学生求职的技巧和方法;在需求端,高校应该积极向用人单位“推销”学生,要跟踪本校毕业生就业的单位,听取这些单位的反馈,推进学校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到本校培养的人才“适销对路”。

  说到底,高校给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要给学生真正需要的就业指导服务,而不是学校“自嗨式”就业指导服务。只有这样的就业指导服务,才是真正热心的服务。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