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 > 正文

选择大学专业切忌“追热逐新”

2023-05-30 13:41:22

作者:熊丙奇

  近日,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本校2023年的高招政策与自身亮点,为即将到来的招生季预热,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记者梳理发现,“新”依旧是今年高招的关键词。聚焦国家发展,多所高校新增专业,大数据、人工智能、行星科学……在今年不少高校的招生方案中,一些契合科技发展的新专业十分吸睛。(5月29日《中国青年报》)

  新设专业是符合社会需要的特色专业,应该成为大学设置专业的基本原则。这要求大学在设置专业时,必须立足本校的办学定位与办学条件,对新设专业进行充分论证。考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也要结合学校办学定位、类型,关注专业的特色,以此促使大学优化专业设置。

  新设专业就一定是特色专业、热门专业吗?未必。一些大学盲目跟风新增专业,就可能导致看上去是热门,实质却是没有特色的专业。考生在选择新专业时,可依据相似性原则。即看这一专业在该校是否有相似专业,如果有相似专业,且相似专业是该校的特色、强势专业,那新设专业也大概率会是特色专业;如果相似专业是学校的普通专业,往年学生报考不踊跃,那新设专业的招生情况也会差不多。如果没有相似专业,则要分析这一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以及了解这所大学有怎样的师资投入与课程体系。

  考生理性选择大学专业,不盲目“追热逐新”,会“倒逼”大学在设置专业时,进行充分的论证。事实上,随着新高考改革推进,部分省份的高考志愿填报采取专业(专业类)+院校方式,考生更重视选择大学的特色专业,同一所学校的不同专业录取分差十分明显,这也促使学校调整专业,提高专业教育质量,打造特色专业。之前,有的大学把特色专业与冷门专业搭配,组成专业大类招生,这令一些考生和家长不满,对此,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严格规范高校大类招生行为,高校原则上按专业开展招生,少数探索大类招生行为的高校要精心制定培养分流方案,确保科学规范、公平公正。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高校的所有专业都是具有特色的专业,但由于学生的个性、兴趣不同,也不见得适合所有学生。考生被某一专业录取后,很可能对这一专业不适应、不满意,这就需要学校给学生提供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以及转专业的机会。据报道,对于转专业等学生关心的问题,一些高校放低门槛,增加转专业机会,提高考生在选择院校或专业时的容错率。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该学校提出“0门槛申请转专业”制度,在本科四年期间为学生提供3次转专业机会,给予学生较为充分的调整空间。

  可以说,大学开设特色专业,考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选择特色专业,是优化我国大学专业设置,办出高质量的特色专业的“双向奔赴”。如此,也才能整体提高我国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